《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作者愿把这项研究献给几种读者,也怀着一种确能达到此种目标的希望,采取了目前的写作方式,希望读者可以几种方式阅读《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
《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作者有意没有采取专著的通行注释法,而是分成正文和注释两个部分写作,所以读者看不到通常的数字标注,注释内容仅用页码、行数松散地关联到正文;这种扩展形式有它的好处,可以在注释中对正文中提出的有关重要议题加以总体的评论,集中检讨涉及这点或那点的相关著作,还可以就某些游离中心叙述很远的问题写成一篇小专论。这样写作的一个好处是,那些对传统国家、政治理论、人类学分析或其他事情感兴趣,但不一定特别关心印尼研究状况的人(学者、学生或普通读者)不用翻阅很多注释,甚至用不着翻阅注释。
《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支持观点的基本实证材料都在正文里,可以不必去管那些枯燥的旁白、文献和专业的限制了。另一方面,那些对作为立论基础的翔实素材或某些学术观点的进一步发展感兴趣的读者(印度学家、东南亚学家、巴厘专家)将会发现注释的重要性究竟何在,尤其如果我们考虑到,以前从未有人从整体上研究过巴厘的传统国家这个主题——更不用说《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采取的路径了——这还不说,有关的材料又是那么分散,类型那么多变,而质量又是那样参差不齐。大多数读者介于普通人和专家之间,因此,虽然行文和评论安排多少有些反常,但他们可以更容易各取所需,选看注释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