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他所写的是“情”,而且是“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一往而深”的“情之至”。王思任指出:“《牡丹亭》情也。若士以为情不可以论理,死不足以尽情,百千情事、一死而止,则情莫深于阿丽者矣。”杜丽娘不甘心受理学的束缚,不愿为高墙深院的禁锢,她向往走向大自然,大胆地追求幸福爱情,执着地追求青春价值和婚姻自由。为了这一追求,她可以献出生命,魂游地狱,还可以起死回生。对此王思任赞叹道:“杜丽娘隽过言鸟,触似羚羊,月可沉,天可瘦,泉台可眼,撩牙判发,可押而处,而‘梅’、‘柳,二字,必不肯使劫灰烧失。”王思任鲜明地肯定人的自然本性,肯定人的欲望,歌颂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生死不渝的执着追求:“若士所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情深一叙,读末三行,人已魂消肌栗。”他在《批点玉茗堂V牡丹亭)叙》中点评汤显祖刻画人物性格“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王思任对《牡丹亭》的剖析,深得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的赞赏:“一经王山阴批评,拨动稠骼之尘根,提出傀儡之啼笑,关汉卿、高则诚曾遇此知音否?”
《牡丹亭》流传的版本甚多,主要有明金陵文林?本、朱墨本、朱元镇校刻本、清晖阁本、毛氏汲古阁本、清代竹林堂本、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等,现以暖红室本为底本,并配以暖红室插图。王思任评点的《牡丹亭》不易访获,我们所整理的《王思任批评本V牡丹亭>》旨在帮助广大读者充分领略《牡丹亭》这部戏剧的妙处。鉴于整理者才疏学浅,疏漏讹误在所难免,尚祈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