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蓬勃兴起的左翼文化运动,至今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巨大影响。这场文化运动声势浩大,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化工作者,在文学、戏剧、电影、美术、音乐、出版、哲学社科理论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不仅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文化“围剿”,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有组织、有纲领地领导文化思想战线斗争的一个标志,书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的辉煌一页。
中国共产党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既顺应了世界无产阶级左翼文化运动的时代潮流,也是出于团结广大左翼文化人、加强宣传工作的自身组织需求。这场运动涉及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影响辐射于全国,以至海外。它以反帝反封建为主旨,主要秉承现实主义的文艺精神,反映底层民众的疾苦,传递社会呼唤公平正义之声,为兴盛于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推波助澜,极大地推进了先进文化的大众化传播。就组织效果而言,左翼文化运动的成功发动与迅猛推进,有力地抨击了国民党的黑暗政治,有效地引领了社会舆论导向,使处于白色恐怖统治下的广大民众看到光明,对中国前途充满希望。
用政治学理论加以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对国民党文化统制的冲决,关涉到文化话语权与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如果着眼于统一战线的视角,这段历史还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实施统一战线的有效尝试。尽管受到从冒险主义到教条主义的两次“左”倾错误的干扰,党的文化工作者还是努力结合实际,特别是在获悉《八一宣言》精神后,迅速着手建立文化界的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在这整个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尤为难能可贵。
以左联成立为发轫的左翼文学运动,使大革命时期萌发的革命文学更进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它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领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发展之路。正如左翼文化运动旗手鲁迅所指出的那样,“现在,在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文艺运动,其实就是惟一的文艺运动。”(《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也高度评价:“由于中国政治生力军即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在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绘画以至雕刻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左翼文化运动在文艺方面的突破,不仅体现在现实主义的内容拓展,更在于形式方面的积极探索。同时期,左翼文化人士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先进文艺作品进行了大量翻译,开展了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不但加强了自身的理论建设,在社科领域激浊扬清,而且大大拓展了同国外左翼文化界的交流。此外,左翼文化运动还涉及语言学界、新闻出版界、教育界等诸多文化领域。左翼文化运动呈现出立体多面的气象,且取得丰硕的成果,令人称叹不已。
左翼文化运动在文化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给后人留下诸多启示。这其中,党如何成功地领导文化工作,特别值得我们汲取历史经验。为了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29年10月成立了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翌年10月成立的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文总),又成为党领导左翼文化团体的有力抓手。而在左翼文化运动的具体展开过程中,先后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社联)、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美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剧联)、中国左翼世界语联盟(语联)、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记联)、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教联)、电影小组、音乐小组等社团,以及活跃其中的党团组织,更是不啻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前沿战斗核心,其间蕴藏着无限的政治智慧与文化历史密码。
为了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左翼文化运动的历史研究,进一步提炼党史国史的历史智慧,藉以资政育人、服务当代,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联手上海鲁迅纪念馆,组织开展了“上海左翼文化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从2014年至2016年先后出版了《“电影小组”与左翼电影运动》《“剧联”与左翼戏剧运动》《“左联”与左翼文学运动》《“美联”与左翼美术运动》《“文总”与左翼文化运动》。近年,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又着力推进左翼社联、音乐、教联、记联、语联等各专题的研究工作。
“上海左翼文化研究课题”研究实现了党史职能部门与社会科研力量的整合,课题子项设置侧重分论各“联”与相关左翼文化运动的历史关联。如此课题设计,在有利于发挥相关研究者的学科专长,推进左翼文化的各个领域研究的同时,不免存在着切割历史的缺憾,而事实上,跨界发展在左翼文化人那里并非个案,各“联”的互动也值得进行历史钩沉。尽管存有不足之处,该课题对于深化各“联”的研究,仍具有相当的意义;系列成果的陆续推出,对于推进上海左翼文化研究当不无裨益。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向这段历史投以深邃的目光,我们热忱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