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食物類著作,飲食意識覺醒之書,奠定作者在美國飲食界權威地位。
飲食,是人類與自然界最深刻的關系。
吃,還是不吃?這是21世紀雜食性動物的兩難。
肉食動物吃肉,草食性動物吃草,而人類作為雜食性動物,到底要吃什么?
要選擇有機蘋果還是傳統蘋果?該購買野生魚還是養殖魚?
我要吃低卡布丁或代糖餅干嗎?
封殺淀粉類食物的減肥法是對的嗎?你可知低脂食品可能更不健康?
飲食,是人類與自然界最深刻的關系。人類透過飲食,將自然轉化為文化,將自然界的物質轉化成我們的身體與心智,也讓自身與萬物共享一切關連。
數百萬年來,人類已把對食物的嘗試,融合成一套套飲食禁忌、儀式和食譜,讓我們避開有害的食物,攝取有益的食物,免去雜食者進食上的難題。
然而,20世紀后半,在工業化食品和不成熟營養學的推波助瀾下,人類創造了新的食物鏈。餐桌上的食物與它的源頭越離越遠,而人類則萎縮在工業化食物鏈的末端,喪失與自然之間的原始記憶,更無從判斷哪些食物該吃,重新面對雜食者的難題。
麥可·波倫為了「完整了解一頓餐食的因果關系」,以記者的追獵精神,沿著現代人主要三條食物鏈:工業化食品、有機食物和野生食物,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他深入農場、研發室、養殖場、加工場到賣場,親身觀察與訪談,如偵探般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
這是深度的調查報導,是趣味的科普作品,更是優美的自然文學。它是一本關于飲食樂趣的書,越了解飲食,才能越享受飲食。
工業化食品是景觀單調的農場,玉米由「食物」變身為「原物料」,便宜玉米滾滾流動,只帶來了單一的味覺,和整座食品的脂肪共和國。消費者與食物源頭之間的聯系,被食品加工業者硬生生打斷。
有機產品當工業化流程進駐有機食品,牛羊豬雞依舊畜養在狹小密閉空間,蔬果的加工和運送同樣帶來大量碳足跡。有機標簽只是行銷工具,它未必更安全、更環保,或更正義。重返擁有生物多樣性的小型農家,那里才是「有機」的真正實踐。
野生食物在親自種植、采集、狩獵的過程中,重新體悟人類與土地、陽光、水源的依存關系,重新探索人類與其他物種如何在這古老的食物鏈中共同演化、生滅。
「雞塊比較像是個抽象物質,而不是真正的食物。里面有關雞的成份還得再加強。」
「誰將會消耗與消化這些分離好的生物質量:糖類和淀粉、醇類與酸類、黏著劑與安定劑和黏度控制劑?我們從這里開始介入玉米食物鏈,這需要某種進食者(工業化進食者)才能消耗這些從玉米分離出的各種產物,人類現在就是這種非常適應的生物:加工食品的進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