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示表》是三国时期著名书家锤繇的代表作,几十八行,今所传世者或谓王羲之临本。梁武帝萧衍尝评锤繇书法“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古今书人优劣评》)。此书笔法厚重,结体宽博,意态古朴,纵横使转,备尽法度,洵为正书之祖。
《乐毅论》为东晋王羲之小楷代表作品。此文为三国魏夏侯玄(泰初)所撰,论述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率军征战和荣辱际遇之一生。据传王羲之书写这篇小楷是付与其子王献之的。释智永将此作推为王羲之正书之首。褚遂良《右军书目》亦称此作为王氏正书极好。现所传世者均属摹刻本。著名的有南宋《越州石氏帖》本、《宝晋斋法帖》本、明《停云馆帖》本、清《快雪堂帖》奉等,其中以《越州石氏帖》本为极好。它写得雍容大方,笔势精妙,行笔自然,充分表现了楷书严谨的法度和优雅的神采。
《黄庭经》传为王羲之的小楷作品,内容是魏晋时代道家有关养生修炼的文字,共六十行, 一千二百多字。据说王義之写此作的目的是为了向山阴道士换取自己喜爱的白鹅,故亦称《换鹅帖》。此作真迹早已无存,传世刻本甚夥。它字字笔墨秀润,锋势内蕴而笔力雄健,运笔沉着而自然潇洒。笔画富于变化,结构谨严,字间气脉相连,通篇错落自如。历代书法名家如赵孟頫、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皆奸临习之。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仅存十三行。今所传贾似道刻本,因石色如碧玉,故称“玉版十三行”(原石现藏首都博物馆)。此作体势秀逸,笔致洒脱,灵秀流美,与曹植文章之内容极为和谐。从《洛神赋》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属较为成熟的楷书作品。这件佳作被后人誉为“小楷之极则”。清张廷济《清仪阁题跋》谓此帖“风骨凝厚,精采动人”,又云“风神骀荡,气骨雄骏,
固已无美不臻”。
《周文遂墓志》为唐代砖刻,书刻于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十月,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公元1768年)冬出土于浙江海宁宣德门外,清王昶《金石萃编》著录。此志虽不彰显于世,知者寥寥,然锋棱宛在,笔法有迹可寻,与明清时期篆刻边款如出一辙,亦民间书法之不可多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