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者看来,中国唐宋之际的禅宗变革,就类似西方的文艺复兴。慧能的《六祖坛经》也堪称“西天”的佛教思想与中国的佛教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但是,这一思想结晶的走出庙宇并逐渐向哲学、美学渗透的过程,却相当漫长。尤其是美学,直到明清之际,才有了初步的成果,并且再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最终的完成——这也就是中国现代美学的诞生——生命美学的诞生。“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这,就是“中华民族三百年来的美学追求”。无疑,在这当中,“美的冲突”正是恢弘壮阔的美学主旋律,其变化和展开,则体现为五个巨大的问号:为什么东方的中国能独立产生雄踞同期世界美学峰巅的古典美学?为什么逐渐进入近代的中国未能相应地在美学启蒙中逐渐独立产生自己的美学?为什么近代的中国借助西方近代美学的理论武器,却未能建树自己的完整的近代美学体系,更未能建树雄踞同期世界美学峰巅的近代美学?为什么近代中国未能建树自己的美学体系,但却敏捷地迅速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什么找到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后,却一直未能同中国近现代的美学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而本书的成功之处,也就在于,借助“中华民族三百年来的美学追求”这一理论模式,借助于打破一直被人们分割开来的中国古代美学史、中国近代美学史和中国现代美学史的理论模式,对于从明代中叶直到20世纪的三百余年的中国美学的历史进程,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阐释,并且对于中国20世纪的生命美学的诞生,也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