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书选:王羲之十七帖》是王羲之摹年于越中信笔草就致蜀中益州刺史周抚的尺牍信札,因卷首有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云云,遂被以《十七帖》冠名。全帖书法体势雄健,气象豪迈,素来被推为王右军草书中著名者,书坛更奉之为今草极则。据唐代张彦远《书法要录》介绍,其时贞观宫中计有王羲之草书不下三千纸,但结果仅以此精选的《中国古代法书选:王羲之十七帖》书迹连缀成卷,并嘱书家褚遂良监工装裱,配以紫檀轴头、白檀匣盒、紫罗標绲绫,置于宫禁案牍,随时供御览品鉴。此后唐明皇李隆基继唐太宗钤“贞观”印鉴后,亦踵迹押署“开元”御印以示宝爱,卷后更并列赐览大臣观赏跋尾甚多。
《中国古代法书选:王羲之十七帖》是一件汇帖,以首帖首二字“十七”名之。凡27帖,134行,1166字。其中一些帖尚有摹本墨迹传世,如《远宦帖》《游目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