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深海:深度报道30年幕后轨迹 电子书下载 PDF下载

潜入深海:深度报道30年幕后轨迹
内容简介
深度报道是新闻产品金字塔的顶端,也是传媒内容竞争的利器,更是记录历史、揭示真相的烙印30年来深度报道的实践轨迹,见证着社会转型的艰难曲折,折射若传媒改革的起伏跌宕,亦成就着几代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
  《潜入深海:深度报道30年幕后轨迹》以告别之事、启蒙之热、监督之惑、调查之力、记录之真等五个篇章,忠实记录了不同时期数十家深度报道媒体、栏目的足迹及故事无论坚守或消逝、记录或影响、突进或挫折,这些关于转型时代的传媒真相都将激励无数新闻人为服务于民主的新闻业而不懈前行。 ·查看全部>>
目录
导言 深度报道80年:轨迹回望与专业反思
第一篇 告别之事
这是一群远去的背影,它们中有要延续“擦边球”调查传统的《新周报》,有处沉闷环境而发清脆声响的《外滩画报》,有在主流体制中另类生存的《社会记录》,还有试水第一份合资媒体的《现代人报》。可惜,这些努力都或明或暗地最终告败。难道结局真的只有两种:要么被驱逐,要么被改造?且回望它们的背影,消弭胸中的惆怅,期待别后的重逢。
在细雨中呼喊:《新周报》的短暂历程
探求它存亡的真相,定格它曾经的理想,“做中国第一新闻周报”总会在历史的长河里回响。
《社会记录》:一个异类央视节目的五年史
五年,66个精华,1000多期节目,《社会记录》已成标本,却肌理丰富、结构复杂,且留下回忆、摇曳梦想。
《现代人报》:“中国第一报”的九年征途·
第一份合资媒体、第一份全彩日报,九年的《现代人报》已经在中国新闻史上重重地写上了一笔。
《外滩画报》:深度报道的“另类”探索
《外滩画报》短暂而另类的深度实践史,充分说明缺乏政策土壤的调查之花无法常开不败,没有市场养料的深度之果无法瓜熟蒂落。

第二篇 启蒙之热
20世纪80年代,是启蒙主义的年代,也是理想主义的年代。鼎盛期的“深度报道年”好作品呈井喷态势,新闻与纪实文学的联姻体现出浓厚的批判色彩,中央级媒体引领着探求改革、激辩体制的思想前沿。如今,属于那个年代的启蒙之热已逐渐降温,又到哪里去寻找新闻业的温暖乡愁聊以慰藉?
1987“深度报道年”:特征、动因及影响
历史就像一条长河,经过一段湍急的加速后,可能会遭遇浅滩而减速。深度报道在1987年,到达了高潮期,之后,很快就改变方向,折返而去。
双重身份的时代宠儿:20世纪80年代报告文学热的回顾与思考
从文学性报告文学向纪实性报道文学的转型,让20世纪80年代的报告文学成为深度报道的“变种”,进发出比新闻作品更具思想性的时代强音。
改革守望者:20世纪90年代的《中华工商时报》
最早走市场化道路,却元气大伤;最早“打擦边球”,却遭遇重创。报人丁望,让我们记住他的壮志与惆怅。

第三篇 监督之惑
高举舆论监督的旗帜,《南方周末》从一张周末文艺报转型为调查性报纸,《中国青年报·冰点》也从关注平凡生活渐入历史深处。然而,这种监督又因特殊的新闻环境呈现出季候性、差异化特征,要么是倚仗“中央工作”的集体行动,要么是非市场化身份的“治理技术”,要么是艰难空间中的个体坚韧。就算这样,制度层面的缺钙并不会妨碍监督的力量,民粹主义的不足亦不能掩盖监督的锋芒。
集体行动式的舆论监督:“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回顾
一次自上而下的集体策划,一次联合作战的批评报道,重启了公众舆论的汹涌大门,成就了舆论监督的行动起点。
《中国青年报·冰点》:当代中国的政治标本
“冰点”是温暖的,“冰点”也是残酷的,“冰点”是个性的,“冰点”也是集体的。“冰点”寄生于中央大报中,“冰点”也存活于制度夹缝中。
《南方周末》:从告别《真理报》模式开始
为什么只有《南方周末》,才能够独家对话奥巴马,从告别《真理报》模式开始,你才能读懂它。
未曾远去的背影:《人民日报》华东版深度报道回顾
《人民日报》做起舆论监督既猛且烈,深度博弈背后的启发是: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之后,新闻改革需要的不再是形式的创新,而是观念的变革。
报人马云龙的新闻口述史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老马的故事能回答;一位老人的心可以多年轻,老马的激情能回答。

第四篇 调查之力
在这里,你能读到故事:《新闻调查》撕开运城渗灌工程的谎言,《财经》挖开银广夏的陷阱,《新京报》冒险记录嘉禾拆迁事件,《21世纪经济报道》爆出汉芯造假丑闻;在这里,你能感受精神:戴镣铐跳舞的智慧,打“擦边球”的勇气,冲黄灯跑步的果敢……调查的力量更多时候,不在于使多大的体力,而在于费多大的心力。
《新闻调查》:追问与自问
《新闻调查》的追问,是电视深度语态的变迁史;《新闻调查》的自问,是专业主义精神的心灵志。
《财经》十年:专业调查的力量
只要能有效地存活,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当代中国;只要能缜密地调查,就能更扎实地推进社会变革。《财经》十年,借助权力以监督权力,追求专业亦践行专业。
《新京报》的“核心”之道
“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新京报》,“一出招就身手不凡”的深度报道,“核心”之道飞过新世纪的高空,留下求真相的烙痕。
《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如何彻底
在一份锐气十足的报纸上,《21世纪经济报道》的调查作品,阐释着职业记者最大限度的话语空间,也见证着日报深度报道的专业实践。

第五篇 记录之真
从央视评论部对电视语态的改造,到《青年报·焦点新闻》对“大特写”体裁的优化,再到《北京青年报》对深度报道多元类型的实践,如何讲好故事始终至关重要。事实的记录方式折射着从业者的生产观念,真相的阐释模式影响着受众的新闻解读。怎样避免.因强烈的正义伸张而影响报道的理性客观,值得我们在记录中反思;怎样在概念提供与实践过程中追
央视新闻评论部:电视语态的十年变迁
历史是机遇创造的,历史更是人创造的。CCTV不仅改变了中国电视的语态,也深刻改变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北京青年报》:概念提供与深度实践
新闻竞标、精确新闻,以及听证、访谈、暗访及回访,逐渐形成了
《北京青年报》的深度报道模式。
守望理想:上海电视的深度追寻
在相对温和的氛围中保持锐气,即便这股力气不在本地挥洒,只在异地放逐,其守望理想的坚持也依然令人慰藉。
生态、故事与价值:《华商报》深度报道的足迹
“奔走在这杂草丛生的大地上,做一个记录者。记录世道,记录人心,记录这时代的悲喜。”由此,《华商报》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传奇。
《青年报·焦点新闻》的口述往事
已经暗淡的“焦点新闻”,在回味中再度提起;已经消逝的“口述往事”,在记忆中再度清晰。被称为“黄埔军校”的《青年报》如何才能延续当年的惊喜。

后记 当80年已成往事
参考文献
Copyright © 2025 by topbes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278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