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史 电子书下载 PDF下载

欧洲文明史
内容简介
《欧洲文明史》作者弗朗索瓦·皮埃尔·纪尧姆·基佐(1787—1874)系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尼姆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著名律师,于1794年被雅各宾政府处死。他随母流亡国外。1805年回到巴黎学习法律。1812年任巴黎大学历史学教授。他曾参加第一次波旁复辟(1814),成为君主立宪制的鼓吹者和“空论派”团体的成员,并在《论代议制政府及法国现状》(1816)一文中解释该团体的政纲。1820—1830年,他主要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著有《英国革命史》(1826—1827)、《欧洲文明史》(1828)和《法国文明史》(1829—1832)等书。在七月王朝期间(1830—1848),他是君主立宪派领袖,在法国政治生活中颇有影响。他曾先后担任内政大臣、教育大臣、驻英大使、外交大臣和政府首相,掌管七月王朝的内政外交。1848年法国革命爆发后,他只身逃往英国,从此结束政治生涯。后来回到法国,专事学术活动。
  基佐在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吸取了圣西门的阶级斗争的思想,建立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历史学说。在他早期的历史著作中试图用阶级斗争观点来解释法国革命、英国革命及其他历史事件,目的是要论证资产阶级有权管理国家。在《欧洲文明史》和《法国文明史》等书中,他发展了第三等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乃是历史进程的主要动力的论点。但1848年法国革命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危机。当他看到在这场革命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起来反对中产阶级时惊恐万状,从而攻击阶级斗争学说“是与我们时代不相容的祸害和耻辱”。1848年的法国革命不但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也使他彻底放弃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欧洲文明史》系作者根据1828年在巴黎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加工而成,全书共14讲。作者认为,文明由两大事实组成: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的自身的发展。而《欧洲文明史》只限于社会历史,从社会的角度来展示文明。作者以简练、压缩的手法成功地概述了欧洲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公元5世纪写到法国革命前夕。书中主要论述:欧洲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它的特性;罗马帝国覆亡时欧洲文明的诸不同因素;10世纪蛮族入侵结束,封建制度开始;封建制度的性质及其对近代文明的影响;5至12世纪基督教教会的状况及其历史作用;自治市镇的兴起、其内部管理及对文明进程的影响;十字军运动的起因、性质、后果;君主制的发展过程;欧洲建立政治体制的各种尝试;15世纪的特征;16世纪宗教改革的真实性质及其结果;英国革命的意义及其对文明进程的贡献;英国与大陆国家文明进程之异同;17、18世纪法国处于欧洲文明的领先地位。《欧洲文明史》是研究欧洲历史和文明史的重要书籍。
  《欧洲文明史》出版后不久即有英译本和俄文译本问世。中译本根据1908年George Bell andSons出版社英译本译出(英译者WilliamHazlitt)。英译本把基佐的《欧洲文明史》和《法国文明史》合订在一起,分为三卷。中译本则把这两《欧洲文明史》分开译出,单独出版。 ·查看全部>>
目录
第一讲
本课程的目的——欧洲文明的历史——法国在欧洲文明中起的作用——文明是叙述的合适主题——它是历史中最普遍的事实——文明这个词?通常的和通俗的意义——构成文明的两个主要的事实:1.社会的发展;2.个人的发展——证明——这两个事实必然是互相结合着的,并且或迟或早会互相产生出来——人类的命运是完全限制在他的实际的社会状态之内的吗?——文明的历史可以根据两个着眼点来说明和考虑——关于本课程计划的几句话——人心的现状和文明的前景

第二讲
本讲的目的——古代文明的单一性——近代文明的多样性——它的优越性——罗马帝国覆亡时欧洲的状况——城市的优势——皇帝们试图改革政治——洪诺留和狄奥多西的诏书——帝国的名称所具有的威力——基督?教会——它在5世纪时经过的各个不同的时期——行使市政职权的教士——教会的好的和坏的影响——蛮族人——他们将个人独立观念和人对人的忠诚引进了近代世界——概述5世纪初文明的诸不同因素

第三讲
本讲的目的——各种各样的制度都自命为正统的——什么是政治上的正统?5世纪时各种政治制度的并存——人、财产和制度状况的变化无常——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物质上的,即持续不断的入侵;另一个是精神上的,即蛮族人所特有的、对个人利益的自私心——文明的根源是秩序的必要性,对罗马帝国的回忆,基督教教会和蛮族人——蛮族人、城市、西班牙教会、查理曼和阿尔弗雷德的组织社会的尝试——日耳曼和阿拉伯人停止入侵——封建制度开始

第四讲
本讲的目的——事实和理论之间的必要结合——乡村对城市的优势——一个小封建社会的组织——封建制度对封地所有者的性格和对家族观念的影响——人民对封建制度的憎恨——教士不能为农奴做什么事——不可能有规则地组织封建制度:1.没有强有力的当局;2.没有公众的权力;3.联盟制度的困难——封建主义中固有的“反抗有理”的思想——封建制度的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而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影响

第五讲
本讲的目的——宗教是结社的原动力——强迫并不是统治的本质——一个政府的合法理性的条件:1.权力必须握在最杰出的人的手里;2.被统治者的自由必须受到尊重——教会是一个社团,而不是一个特权阶级,因而符合这些条件中的第一个条件——关于其中存在的各种任命和选举的方法——它缺乏另一个条件,因为权威的不合法的扩大和武力的滥用——教会内部的思想活动和思想自由——教会与君主们的关系——宗教势力的独立被制定为一项原则——教会篡夺世俗权力的托词和努力

第六讲
本讲的目的——教会内部分为统治一方与被统治一方——世俗?士对教士的间接影响——教士是从社会上各种身份的人中招募而来——教会对公共秩序和立法的影响——悔罪制度——人类心智的发展完全是神学的发展——教会通常列身于权势这一边——这是不足为奇的;宗教的目的就是控制人类的自由——从5世纪到12世纪教会的不同状态——第一,帝国的教会——第二,蛮族的教会;两种权力分离原则的发展;修道士会——第三,封建教会;试图健全组织;需要改革;格列高利七世——神权教会——探索精神的复兴;阿培拉尔——自治市镇运动——这两个事实之间没有联系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Copyright © 2024 by topbes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278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