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和病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中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是由卫生部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和审定的,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针灸专业使用。《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是在197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学基础》的基础上,根据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中医学基础》中有关基础理论部分进行充实、修订而成。鉴于原教材中的诊断学部分已另立新的学科,并编写了《中医诊断学》教材,故本书更名为《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共分七部分。1.绪论;2.阴阳五行,由李德新、孟宪民撰写;3.藏象,由张珍玉、刘承才撰写;4.气、血、津液,由张伯讷撰写;5.经络,由钱承辉、张伯讷撰写;6.病因与发病;8.防治原则,由张新春撰写;7.病机,由刘燕池、印会河撰写。
请各院校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收集反映,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进一步修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