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又称《易经》(包括《周易》本经和《易传》),列于“群经之首”,又被誉为“三玄之冠”。“周”有周源、周流、周遍等义,“易”有变易(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相对永恒不变)三义。易经分两部分,一为“经”,有六十四卦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二是“传”,诠释易经,称为《易传》。可以说,《易经》是伏羲氏、舜帝、周文王、周公及孔子五位圣人合作的成果。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多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周易》的诞生地是现在的古都安阳,羑里城就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传说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斗争。《易经》是建立在“乾坤一元、阴阳相倚”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申释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取类比象,后世配以天干地支、五行论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有的甚至十分精准,世人奇之、信之。《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华夏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