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专局培训中心指定PMP教材:项目管理融会贯通- 电子书下载 PDF下载

 国家外专局培训中心指定PMP教材:项目管理融会贯通-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独特性、一次性的全新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已经成为适应新经济时代最具生命力的管理工具之一。为了更生动地向读者展现项目管理的精髓,《项目管理融会贯通(彩图本)》通过数百张精美的图示,把项目管理的理念表达得既深刻又直观,将工商管理理论(MBA)、六顶思考帽、六西格玛、执行力、天才论和庸才论,控制论,优选法等各种管理思想融为一炉,并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嫁接得浑然一体。从书中深入浅出的语言中,处处会看到充满睿智的闪光,从对各种理念融会贯通的阐述中,可以感觉到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
  书中对各种管理理念的介绍都不是简单的转述和嫁接,而是浸透着作者独到的风格和智慧,其中很多观点颇有大师手笔,让人看了拍案叫绝。
目录
序言
第1章 项目管理概论 1
1.1 什么是项目管理 2
1.1.1 中国管理界三足鼎立 2
1.1.2 项目管理的资质门槛 3
1.1.3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4
1.1.4 项目管理在中国现状 4
1.2 项目的基本概念 5
1.2.1 项目的定义及特点 5
1.2.2 项目与运营有何不同 6
1.2.3 项目管理的经典范例 7
1.2.4 项目不同类别的划分 8
1.2.5 项目不同层次的分解 8
1.3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0
1.3.1 项目管理的约束边界 10
1.3.2 做对的事和把事做对 11
1.3.3 计划与控制如影随形 12
1.3.4 项目经理的知识结构 13
1.3.5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14
1.3.6 项目管理指南的演变 15

第2章 项目集成管理 17
2.1 项目管理的宏观视角 18
2.1.1 集成管理基本概念 18
2.1.2 框架式横观纵览 19
2.1.3 滚动式循序渐进 20
2.1.4 领域间互动关系 21
2.1.5 角色定位与转换 22
2.1.6 时空的两维优化 23
2.1.7 以运营模式为导向 24
2.1.8 管理科学基本思路 25
2.1.9 定义事业环境因素 27
2.1.10 定义组织过程资产 28
2.2 项目启动与决策立项 30
2.2.1 决策立项三件事 30
2.2.2 定义目标的必要性 31
2.2.3 目标优化矩阵表 32
2.2.4 协调干系人利益 34
2.2.5 优劣分析四个象限 35
2.2.6 双指标两维评估法 36
2.2.7 程序化的决策模型 38
2.2.8 六顶帽子转换思维 39
2.3 项目管理计划的衔接 41
2.3.1 计划之间的结构图 41
2.3.2 计划衔接的要点 42
2.3.3 制定计划的计划 43
2.3.4 项目管理参谋部 44
2.4 协调实施与互动控制 45
2.4.1 以质量保证为中心 45
2.4.2 以人力资源为桶底 46
2.4.3 范围变更影响全局 46
2.4.4 沟通是管理润滑剂 47
2.4.5 时间成本相互置换 47
2.4.6 风险意识常备不懈 48
2.4.7 计划变更控制原则 49
2.4.8 项目控制基本原理 50
2.4.9 多快好省的满意值 52

第3章 项目范围管理 55
3.1 项目范围的决策 56
3.1.1 项目范围的定义 56
3.1.2 范围形成的过程 56
3.1.3 范围的上限下限 58
3.1.4 项目范围的优化 58
3.1.5 决定范围的要素 59
3.1.6 范围管理是基础 60
3.1.7 范围管理的内容 61
3.1.8 规定范围的形式 62
3.2 范围计划的制定 63
3.2.1 范围计划的根据 63
3.2.2 备选方案的产生 64
3.2.3 备选方案的方案 65
3.2.4 工作分解的原则 66
3.2.5 范围计划的程序 67
3.2.6 编写范围说明书 68
3.2.7 工作的分解结构(WBS) 70
3.3 范围计划的审核 73
3.3.1 范围计划的核审 73
3.3.2 范围由谁来核审 75
3.4 范围变更的控制 76
3.4.1 范围变更的后果 76
3.4.2 范围变更的动因 76
3.4.3 变更的控制程序 78

第4章 项目时间管理 79
4.1 项目的生命周期 80
4.1.1 时间的特殊意义 80
4.1.2 项目管理阶段性 80
4.1.3 时间管理全过程 82
4.2 活动定义及排序 83
4.2.1 活动排序的过程 83
4.2.2 活动排序三部曲 84
4.2.3 逻辑关系的表达 86
4.2.4 网络图表达法 87
4.2.5 活动串联与并联 89
4.2.6 排序的决策分析 90
4.2.7 排序决策的工具 91
4.3 工期与工时估算 93
4.3.1 工时估算的过程 93
4.3.2 工期的计算公式 95
4.3.3 工时估算的方法 95
4.3.4 概率统计估算法 96
4.3.5 集合概率的概念 98
4.3.6 三点工时估算法 99
4.4 工期计划的编制 101
4.4.1 工期计划的程序 101
4.4.2 甘特图与里程碑 102
4.4.3 项目起点与终点 104
4.4.4 项目的浮动时间 106
4.4.5 项目的关键路径 106
4.4.6 时间储备的原则 108
4.4.7 工期计划的审核 109
4.4.8 时间刚性的计划 110
4.4.9 资源刚性的计划 110
4.5 工期进度的控制 112
4.5.1 进度控制的过程 112
4.5.2 工期的绩效跟踪 113
4.5.3 赶工与快速跟进 115
4.5.4 关键路径的移动 116
4.5.5 资源平衡的技巧 116
4.5.6 时空置换的原则 119
4.5.7 傻媳妇的新问题 120
4.5.8 进度变更的程序 122
4.5.9 管好自己的时间 123

第5章 项目成本管理 127
5.1 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128
5.1.1 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 128
5.1.2 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 129
5.1.3 资金的现值与未来值 130
5.1.4 多期资金流的折现值 131
5.1.5 贴现率的概念与构成 133
5.1.6 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 134
5.1.7 贴现率与现金流量表 135
5.1.8 项目评估的三项指标 136
5.1.9 现金流量的决策功能 139
5.2 成本管理计划的编制 140
5.2.1 成本计划编制三部曲 140
5.2.2 资源计划的编制过程 141
5.2.3 成本估算的编制过程 144
5.2.4 成本预算的编制过程 146
5.2.5 两种预算的分配模式 147
5.2.6 成本计划引进新概念 148
5.2.7 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 150
5.3 成本控制及挣值分析 152
5.3.1 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 152
5.3.2 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154
5.3.3 自动控制体系的构成 155
5.3.4 挣值分析的三个变量 156
5.3.5 挣值分析的三大功能 158
5.3.6 挣值分析的参考尺度 158
5.3.7 绩效跟踪分析与反馈 160
5.3.8 绩效反馈的临界指数 161
5.3.9 最终完工成本的估算 162
5.3.10 挣值管理制度的应用 165

第6章 项目质量管理 171
6.1 质量管理概论 172
6.1.1 与质量相关的定义 172
6.1.2 质量标准涉及产品 173
6.1.3 质量观念发展历程 174
6.1.4 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176
6.1.5 ISO质量管理体系 178
6.1.6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179
6.1.7 质量管理的三部曲 180
6.2 质量管理计划 181
6.2.1 质量计划编制过程 181
6.2.2 成本收益分析模型 182
6.2.3 质量管理流程图法 183
6.2.4 与标杆经验对比法 184
6.2.5 实验设计操作原理 185
6.2.6 质量功能开发模型 187
6.2.7 质量计划策划路线 188
6.2.8 确立质量管理目标 190
6.2.9 识别客户的期望值 191
6.2.10 确立目标三项原则 193
6.3 质量保证体系 194
6.3.1 质量保证实施过程 194
6.3.2 质量管理体系构成 195
6.3.3 规范化的沟通平台 197
6.3.4 与质量相关的成本 199
6.3.5 质量标准检验表格 200
6.3.6 管理体系三方评审 201
6.3.7 管理体系的成熟度 202
6.4 质量控制体系 204
6.4.1 质量控制操作过程 204
6.4.2 质量管理控制流程 205
6.4.3 质量控制应用工具 206
6.4.4 统计工具应用原理 207
6.4.5 统计抽样的样本量 208
6.4.6 质量控制图的应用 209
6.4.7 直方图与正态分布 210
6.4.8 因果鱼骨图的应用 213
6.4.9 逻辑关联图的应用 214
6.4.10 排列图与二八定律 215

第7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217
7.1 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218
7.1.1 人力资源是项目桶底 218
7.1.2 人是项目实施的动力 218
7.1.3 管人是艺术不是科学 219
7.2 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 220
7.2.1 组织的分工合作模式 220
7.2.2 垂直式组织管理架构 221
7.2.3 网络式组织管理架构 223
7.2.4 矩阵式组织管理架构 225
7.2.5 项目团队的工作流程 227
7.3 人才的获得与评估 228
7.3.1 获得人才的五种途径 228
7.3.2 人才评估的基本原则 229
7.3.3 人才的综合评估指标 229
7.3.4 岗位要素加权评分法 235
7.3.5 岗位设定与职责定义 236
7.3.6 授权原则与职责范围 238
7.3.7 人力资源配置的工具 240
7.3.8 天才战略与庸才战略 242
7.4 激励机制与绩效考评 244
7.4.1 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 244
7.4.2 马斯洛需求与期望值 245
7.4.3 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 248
7.4.4 绩效考评的四维指标 249
7.4.5 考评指标的权重分配 250
7.4.6 考评指标的总体定位 252
7.4.7 绩效考评的实施程序 253
7.4.8 彼得定律预示的阴影 254
7.4.9 宽带的职业晋升通道 255
7.5 团队建设与领导艺术 257
7.5.1 团队建设的成长周期 257
7.5.2 个人绩效向团体转化 259
7.5.3 团队建设的指标体系 259
7.5.4 人力资源培训的意义 261
7.5.5 培训形式及培训内容 262
7.5.6 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 263
7.5.7 影响力与权力的来源 265
7.5.8 领导者四类管理风格 266
7.5.9 领导与被领导的艺术 268

第8章 项目沟通管理 271
8.1 沟通的基础概念 272
8.1.1 沟通的重要意义 272
8.1.2 沟通的基本原理 272
8.1.3 沟通的质量标准 273
8.1.4 沟通的五个要素 274
8.1.5 信息沟通的形式 274
8.1.6 信息沟通的渠道 275
8.1.7 信息沟通的程序 276
8.1.8 信息沟通的格式 277
8.2 沟通计划的编制 279
8.2.1 沟通计划编制过程 279
8.2.2 沟通计划需求分析 281
8.2.3 沟通计划编制方法 282
8.2.4 一个融资沟通计划 283
8.3 增进沟通的效果 284
8.3.1 项目经理的角色 284
8.3.2 沟通中的过滤器 285
8.3.3 识别沟通的障碍 287
8.3.4 增进沟通的效果 288
8.3.5 提高聆听的技巧 291
8.3.6 团队的有效沟通 292
8.3.7 产生冲突六因素 292
8.3.8 解决冲突五形式 293
8.4 报告与会议管理 294
8.4.1 口头报告的形式 294
8.4.2 书面报告的形式 295
8.4.3 书面报告的技巧 296
8.4.4 会议筹备与管理 297
8.4.5 会议沟通的优劣 299
8.4.6 书面沟通的优劣 300
8.4.7 网络沟通的优劣 301
8.5 项目的文档管理 303
8.5.1 档案系统的建立 303
8.5.2 档案的检索系统 304

第9章 项目供应管理 305
9.1 项目供应管理概论 306
9.1.1 资源获得性供应管理 306
9.1.2 供应管理的重要意义 307
9.1.3 供应链涉及的干系人 309
9.1.4 供应链形成的三要素 310
9.1.5 项目供应管理全过程 311
9.2 供应的决策和计划 312
9.2.1 项目供应计划的编制 312
9.2.2 供应管理的根本决策 314
9.2.3 采购决策的基本要点 316
9.2.4 选择适当产品的原则 317
9.2.5 争取有利的合同价格 319
9.2.6 最佳订货批量与周期 321
9.2.7 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 323
9.2.8 争取有利的交易条件 324
9.3 采购的实施与管理 327
9.3.1 采购实施的交易流程 327
9.3.2 采购实施的管理流程 328
9.3.3 市场行情调研与询价 329
9.3.4 采购合同的基本条款 330
9.3.5 合同洽谈与谈判技巧 331
9.3.6 供应链的建立与维护 333
9.3.7 项目招标模式与流程 335
9.4 采购的控制与收尾 338
9.4.1 供应系统的组织控制 338
9.4.2 采购合同的实施控制 339
9.4.3 采购合同的收尾管理 340

第10章 项目风险管理 341
10.1 风险的概念 342
10.1.1 项目风险的定义 342
10.1.2 风险的认知状态 343
10.1.3 项目风险的分类 344
10.1.4 项目风险的特征 345
10.1.5 风险管理三阶段 347
10.1.6 风险管理的目标 349
10.2 风险的识别 350
10.2.1 风险识别的过程 350
10.2.2 风险识别三段论 351
10.2.3 风险识别的结果 351
10.2.4 风险因素分析法 352
10.2.5 过程跟踪分析法 353
10.2.6 风险识别流程图 354
10.2.7 头脑风暴识别法 356
10.2.8 风险孕育的温床 358
10.3 风险的评估 360
10.3.1 风险评估的过程 360
10.3.2 风险评估的指标 361
10.3.3 风险的概率评估 363
10.3.4 风险综合评估法 364
10.3.5 加权平均量化表 365
10.3.6 盈亏平衡点分析 367
10.3.7 要素敏感性分析 370
10.3.8 风险分析概率树 371
10.3.9 阶段性风险分析 374
10.4 风险的应对 375
10.4.1 风险应对的过程 375
10.4.2 风险承担的底线 376
10.4.3 风险应对的措施 378
10.4.4 风险的应对机制 382
10.5 风险的控制 383
10.5.1 风险控制的过程 383
10.5.2 风险的管理计划 384
10.5.3 风险的控制系统 385
10.5.4 风险控制的流程 386
Copyright © 2024 by topbes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278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