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滇东黔西地区并不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来予以讨论,如何将该地区青铜时代破裂的碎片缀合成历史片段,成为该地区当下考古学与族群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滇东黔西青铜时代的居民》通过梳理滇东黔西地区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来复原该地区青铜时代不同时段居民的聚落形态、生业模式、丧葬习俗及社会组织结构,确认该地区青铜时代的形式与特点,至少在距今 3000年左右,当地已经进入青铜时代,以鸡公山文化和瓦窑遗存为文化特征的居民是滇东黔西晚期青铜时代居民的主要源泉。滇东黔西晚期青铜时代独特的文化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文献记载中的夜郎有着密切的联系,居民居住、生活于古夜郎周边的族群边界勾勒出夜郎系族群的边界。银子坛和可乐类型的主人是古夜郎主要居民,他们深受氐羌系统族群的影响,南方越人也是其重要成分之一。在西汉末期至东汉初后,当地居民已经被纳入汉文化圈和中原贡纳系统中,夜郎作为一个独立的族群就此消失。 《滇东黔西青铜时代的居民》适合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