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次我是狂喜而满怀希望,满怀仇恨,满怀绝望,一切都落空。
有多少次我像鹰般疾扬高飞,结果像一个碎了壳的蜗牛似的爬回来。
……路,往往是泥泞的。
屠格涅夫为十九世纪中叶俄国的知识分子,塑造了一个真实深切的典型人物——罗亭,能言善辩,拥有热切的信念,却无法实践他的诺言,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兼具哈姆雷特和唐吉诃德的特质,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罗亭可能会让很多人受不了,但他对人生真相的见解,又如一道闪光照亮俗世的片刻,带来一些希望与安慰,作家形塑出「因热诚和理想而得救的失败者」肖像,既属于俄国的知识分子,也属于任何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
这是屠格涅夫的首部长篇小说,突显出罗亭这种「多余人物」的命题:他往往是一个真有才华的人,在当代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地。他受过良好教育,信仰科学,口才流利,能以热诚感动身旁的人,年轻的娜泰雅因此爱上了他,可是一遇到压力,他却退缩了。罗亭离开娜泰雅,四处漂泊,最后他说:「我浪费了我的生命,没有实行我的思想,如我应该做的。」
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曾说:「罗亭,是巴库宁,是赫尔岑,某种程度也是屠格涅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