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提供的不是形而下的答案,《易经》启发的是形而上的大智慧。邵雍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天人国学”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术和修养混成体系。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是一部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如今所传三十三篇,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做。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由毛佩琦、徐昌强主编的这本《庄子全集》对《庄子》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翻译,还有针对性的解析,同时每一章配有相应的历史事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经典著作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