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冠心病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的介入治疗,在我国几代心血管病医生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下,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我国每年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超过100万例。
1985年,我国开展了首例经皮球囊导管冠脉腔内成形术,开创了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此后,从20世纪90年代初金属裸支架置入术,到21世纪初药物洗脱支架的推广,再到近年来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发和应用,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已从过去的“跟跑”为主,向目前的“并跑”转变,部分领域甚至实现了的跨越。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是为患者服务的,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可以惠及更多的患者。但是,患者对这项技术总是存在各种疑虑,例如,这是个什么样的技术?为什么要接受这个检查和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是什么?支架放在血管里会有什么反应?放了心脏支架还能做核磁共振检查吗?……作为医生,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向患者科普介入技术,详细讲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可以让患者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相信医生的治疗。同时,也会更好地配合疾病的管理,达到良好的疗效。
写一本有关心脏支架的科普图书,一直是我内心所期待的事情,《你好!心脏支架》与读者见面,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981年11月11日,我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目送母亲乘坐飞往美国的航班逐渐远去,眼中满含泪水,心中充满不舍。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母亲是国家改革开放后前往西方国家学习心脏导管技术的第一位女医生。她回国后在心脏介入事业上的不懈努力,一直激励着我传承前辈之艰苦奋斗,锐意进取,追求卓越。
1995年底,我作为住院医师开始学习心脏导管术,虽然这只是一种微创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但它终于圆了我儿时成为一名“能够做手术的心脏科医生”的梦想。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一直提醒我,要踏实、认真地对待每一台手术。
2008年8月12日,北京夏季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我如期结束了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接受血管内超声博士后培训的学习。当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我胸中充满着要为祖国的心脏介入事业踔厉奋发的热情和抱负。时光荏苒,我非常幸运地伴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见证了心脏介入医学
领域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心脏支架技术在中国的日臻成熟、普
及与提高的峥嵘岁月。
心脏支架作为心脏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从它诞生之初就自带光环,也充满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