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鸣沙:中古写本研究与现代中国学术史之会通》以敦煌吐鲁番文献、日本古钞本、考古文物以及相关民国档案、书札、诗词、题跋的整合性探讨,观照中国现代学术成立史之一侧面,追索其内在理路,进而构建中古写本研究及其现代镜像之“交错的文化史”,并藉此对写本文化之于中国学术研究之意义进行博观与省思,期望不仅拓展敦煌学史、写本学、知识社会史诸领域之疆界,亦有资于推进东亚世界学术思想史研究,
《博望鸣沙:中古写本研究与现代中国学术史之会通》尝试展示“学术内史”研究的魅力,并提出“整体书写文化史”的概念,将“图书”视为文本记录、物质媒材、历史原境、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的“统一场”,考察知识建构与文本形态、书写行为、使用实践之间的关系,关注的不仅仅是书籍史层面的作为记录形式的文本及其生产与接受的过程,而且是如何从社会和精神层面看知识以书写与阅读的方式所建构的各种意境,并对写本中“图”与“丈”的关系进行了解析,主张不仅应当在历史研究中把图像作为另一种文本性证据使用,还应该从政治、艺术、宗教等多学科角度来研究中古视觉文化中的图的制作过程、功能及其蕴含的力量,理解图像在历史情境中的涵义,因此,《博望鸣沙:中古写本研究与现代中国学术史之会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敦煌研究,而是在更宏大的背景下思考写本作为中占时代知识与信仰生成过程的介质而存在的价值,追寻写本鉴藏作为现代中国学术确立的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之一环而呈现的意象。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