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孑L子。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他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以恢复古代的文化传统为己任,收徒讲学,奔走于列国,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整整奋斗了一辈子。他在世时许多人对他的行为不很理解,有人甚至说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但他的弟子却认为自己的老师是个德行高尚的人,孔门擅言语的高材生子贡曾对人说:“仲尼先生是诋毁不了的。其他人中的贤者是丘陵,还能逾越;仲尼先生的为人是日月,是不可能逾越的。”他还说:“夫子的不可企及,犹如上天不能沿着台阶爬上去一样。夫子如果获得了国家、封邑,真所谓要使人们自立就自立,引导他们就前进,安抚他们就来归附,鼓动他们就应和。他在世时誉满天下,去世后备受哀悼,怎么能及得上呢?”如果说“仲尼不可毁”出自子贡之口还带有感情因素的话,那么对于二千年后的我们来说,这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孔子之所以“不可毁”,并非指他的学说毫无缺点,而是说像这样一位对于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简单加以否定或废弃的。本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有位名叫迈克尔·H·哈特的学者,选择了人类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位名人排列名次,孔子被排在第五位,仅次于耶稣基督和释迦牟尼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