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西洋传教士开始向东方纷至沓来。传教活动不仅带来了所谓的天主“福音”,更掀起了一场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与美洲殖民者的武力传教不同,沙勿略在日本传教时提倡“文化适应”的传教策略,即通过学习当地语言,适应当地文化,以当地人更易接受的方式传达教义。而在沙勿略去世三十年后,成功踏入中国国境的利玛窦在传教过程中亦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策略。在附会儒学的同时,耶稣会士亦推崇经世致用的“实学”,将科学作为传教的工具。通过积极介绍西方的数学、水利、天文等先进科技,传教士们博得了不少中国士大夫的认同与好感。然而,耶稣会士的传教活动并非一帆风顺。自从他们踏入这片国土的一刻起,出于“夷夏之防”的排外心理,以及天主教与佛、道等本土宗教的对立等原因,各种反天主教运动屡见不鲜。除各种反教活动之外,耶稣会同样承受着来自教会内部的压力。为尊重中国传统习俗,使中国人更容易接纳天主教义,利玛窦主张允许中国教友继续参与祭天、祭祖等活动,并将其视为不带宗教色彩的文化习俗。这一做法被称为“利玛窦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