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页巨厚版,随刊赠送一张大地图
备注说明:此封面为预售封面,最终封面以实物为准谢谢!
2019年第10期《中国国家地理》——《长江专辑》内容简介
寻访长江源
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是楚玛尔河,沱沱河,还是当曲?长江源头的庐山真面目又是怎么个模样?本文作者组织了一支极为难得的“探源”队伍,队员包括河流定源人、遥感专家刘少创研究员,河流专家、独立科学家杨勇,和藏语地名专家多杰文扎,次真正意义上对长江源头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和拍摄。
长江源辫状水系:水、沙与生灵的壮丽编织
撰文/杨欣 摄影/杨欣 等
长江源区有规模庞大的辫状水系,水与沙的纠缠博弈带来了别样壮美。而当你走近它们,则会发现高原还将季节、生命和历史的丝线也一一纳入,编织出一幅幅或惊心动魄或生机勃勃的迷人“织锦”。为守护长江源而多年在此奔走、考察的作者杨欣,为我们带来了另一个视角的辫状水系。
通天河岩画,姗姗来迟的“大河之书”
撰文/钟岩 摄影/王宁、甲央尼玛 等
近几年,在长久的沉寂和缺位之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流域进入岩画发现的“爆发期”。数量庞大,内容多元的岩画遗迹不仅揭示了大河之畔数千年前的岁月图景,也弥补了历史和考古研究中重要的缺环。这些神秘的画符是如何被发现的?又引发了哪些新的猜想?
虎跳峡人家:医药传家,悬崖淘金,东巴文化中心人们的神秘生活
虎跳峡人家生活在哈巴雪山与玉龙雪山之间,大隐隐于市,无论周边的景区多么喧嚣,他们都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采药的采药,淘金的淘金……他们的生活不平凡,他们的生活之地更不平凡,专家研究指出,玉龙雪山后的这片平坦盆地,很有可能是大洪水留下的遗迹。
嘉陵江全江渠化,一个跑输了时间的工程
撰文/翠山
引言:6月29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宣告,嘉陵江实现全江通航,四川增添了一条出川的“水上高速公路”。而实现全江通航的背后,是经过30年的改造建设,嘉陵江成为了我国内河主通道中条全江渠化的河流。作者在随后的实地采访中发现,嘉陵江全江渠化所带来的通航与发电、灌溉等功能,未来能否如期发挥效用仍有待观察,然而整条江的景观和生态却发生了实在的变化。
悲壮的篇章
撰文/陈阳
作为巴蜀与东部地区交往贸易的大通道,川江也是中国历史上凶险的一条河段,频繁的地质灾害导致这条江滩险浪恶,酿成了无数船毁人亡的悲剧。如果把长江航运比喻为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那么川江险滩就是这部“史诗”里悲壮的篇章。如今,随着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先后蓄水,那些险滩连同众多历史往事,早已被永远封存在了滔滔江水之下……
从重庆巴南到湖北宜昌,这里有长江流域密集的军事遗迹群
撰文/郑骁锋 摄影/冯木波 等
或许很多人没想到,从重庆巴南区到湖北宜昌市的长江沿岸地区(被专家称为广义的三峡地区),历史上战争发生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战争甚至改写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走向。一些历史人物如刘备、诸葛亮、陆逊、王濬、张献忠等,都曾在这里进行过留名青史的军事行动。这些区域至今还存有无数军事寨堡、关隘遗迹,向后人诉说着诸多惊天动地、悲壮豪迈的隐秘往事……
谁是三大湾区“接班人”?成渝城市群欲脱颖而出
撰文/宋馥李
城市群崛起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将成渝城市群与三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引发了人们对成渝城市群的空前关注:这是否意味着,以成渝城市群为代表的西部力量,已经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悄然崛起?自三大湾区后,成渝城市群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极?
长江流域的“古国时代”
撰文/莫多闻 江章华 郭伟民 秦岭
引言: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篇就是《五帝本纪》,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被后人尊为帝王的五个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的事迹。远古的事情到了西汉时,连司马迁也几乎失去了记忆,尽管如此,《史记》也是今人据以揣测远古历史之“影子”的好文本。在《五帝本纪》中记录的古史属于“传说时代”,在考古学中,大致对应着距今5000年到夏代之前那段时间。然而,《五帝本纪》中所记录的五帝事迹,几乎全部集中在黄河流域,有学者称:“中国的古史传说主要是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对于华夏中原之外的事体或略有涉及,或根本没有记载。”现代史学家在治中国通史时,对于“五帝时代”的解说,也只是提及黄河流域一代代史学家在记录中国上古史的时候,都没有把长江流域放进视野。然而,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果然是黯淡无光和乏善可陈吗?其实不然。中国的考古学者们利用越来越先进的考古学方法和手段,已经在长江流域发现了大量考古学证据,证明长江流域在新石器时代也有过辉煌的文明进程,是中国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题邀请考古学者,为我们讲述长江上、中、下游神秘而灿烂的“古国时代”。
江汉运河:一条变化中的“捷径”,沟通长江与汉江
撰文/赵逵 向雨航
说起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很多人都会想到武汉。汉口的繁荣正是源于两江交汇,不过,历史上沟通长江、汉江的地方并非只此一处。在公元前601年,楚国令尹(当时的高官衔)孙叔敖主持修建了扬水运河。通航后,舟船可由汉江中游经这条运河到今沙市附近入长江。楚国因这条“捷径”尽占舟楫之利,国运兴盛一时。历经两千年变迁,这条变化中的“捷径”不仅从未消失,还以另一种模样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长江故道:主流之外的世界
撰文/李鲁平摄影/李风 等
引言:在175公里长的下荆江之畔,散落着一个个形状弯弯、状如牛轭的湖泊。看着它们静若处子、碧波粼粼的模样,很难想象,在数十年、上百年前,它们曾是滚滚长江的一部分。因为这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们被称作“长江故道”。时光流逝,今天,这些故道之畔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赣江:客家民系形成的地理大通道
引言:发源于南岭和武夷山脉的赣江自南而北贯穿江西省,干流经行751公里,终于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附近汇入鄱阳湖,与长江贯通,成为长江中游的三大支流之一。它为长江贡献着巨大水量的同时,还成为了客家先民南行的重要地理通道,溯赣江上游的章江、桃江而上,穿过南岭即进入岭南,溯湘水、梅江、琴江而上穿越武夷山脉便可到达闽西,而赣南、粤东北、闽西便是客家民系的主要聚居区。可以说,赣江与客家民系的形成密不可分,成为了承载着客家人乡愁的一条大江。
圩垸:长江中下游农业景观的是与非
撰文/闵庆文
历史上,不论是早期的“苏湖熟,天下足”,还是后来的“湖广熟,天下足”,其背后隐藏着人类改造湿地的一个宏大工程——围湖造田。这些沿江滨湖、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排灌系统的农田,在长江下游叫“圩”,中游叫“垸”,曾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粮仓,也构成了长江中下游主要的农业景观。如今,有关圩垸的功过是非及未来走向,也引发了人们新的关注……
缘何满江遍飘鸭肉香?——长江流域的食鸭文化带
撰文/顾纯
从上游的川渝地区,一直到入海口的江浙两省,长江流域各个地区五花八门的鸭子食用方式让这里形成了一道蔚为奇观的食鸭文化带,同时长江流域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鸭类食品消费量大的区域。是什么成就了这样独特的饮食文化?本文作者沿着这条食鸭文化带一路走访,一探其背后的历史和地理的秘密。
八百里皖江:沿着它,“长三角”正在生长
撰文/汪竞帆
所谓皖江,指的是长江干流安徽段。2016 年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规划,将安徽的皖江诸城也纳入“长三角”地区,打造出一个有别于传统概念的“新长三角”。安徽也成了长三角?在诸多的议论和疑问的背后,浩浩汤汤的皖江给出了它的答案。
秦淮河——来自历史的河流
撰文/薛冰
在长江众多支流中,秦淮河虽然流域面积不大,名气却不小。这是一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河流,它孕育了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被南京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如今“十里秦淮”成为每个来到南京的旅人的打卡地,在灯月交辉、笙歌彻夜中体会古都的荣华。这条六朝金粉所凝的河流,究竟有多少动人的故事?
长江还有哪些鱼?精彩藏于支流
毋庸置疑,长江有着丰富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然而现实情况是,生活在长江以及支流水系中的鱼类危机重重。中华鲟、胭脂鱼、鲥鱼乃至四大家鱼,无论明星物种、江珍美味还是普通的水产鱼类,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尽管如此,长江以及各支流水系,还有不少不为外界了解的有故事的鱼类,希望它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保护。
长江航运:黄金水道上的货运大动脉
引言:长江,一条流金淌银的大河,水系航道通航里程6.5万余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51%。2018年,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达到26.9亿吨,连续13年蝉连世界内河运输位,成为世界上内河运输船舶数量多、船舶大型化发展速度快的通航大河。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以其独有的航运优势,成为了沟通东西,驶向海洋的货运大动脉。
长江口之变:广陵潮已成余响,上海滩会否消失?
撰文/魏毅
引言:与许多人想象中的并不一样,沧海桑田的变化并非只发生在以万年为尺度的地质历史时期,2000多年来,长江口就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很可能还正在发生。秦汉时期,广陵(扬州)可以观潮,镇江可以看海;隋唐以后,河口快速向东推进,三角洲不断扩张;到后来,上海脱海成陆,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江口地貌。这些变化都是如何发生的?近些年来人类活动对长江的影响越来越大,让长江的形态和水文特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此以往长江口的地貌会随之发生变化吗?上海这片滩地是否面临着再次沉入水下的威胁呢?
长江口湿地——大都市旁一隅滩涂,变化中的鸟类庇护所
撰文/ 薄顺奇 摄影/ 薄顺奇 等
浩瀚长江,奔腾数千里在上海附近注入东海。千百年来,长江携带的丰富泥沙在入海口沉淀、堆积,造就了长江口面积巨大的岛屿、沙洲等不同类型的湿地。这片地处海洋、河流、岛屿和陆地交汇区域的湿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同时也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数百万候鸟来此栖息、觅食,成为重要的鸟类庇护所。同时,这片毗邻上海的湿地也随着这座大都市的发展,产生了相应的扰动,在这里栖居的各种生物和环境,乃至迁徙路过的候鸟无一不随之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