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2(共3册)》包括《九变篇》、《行军篇》和《地形篇》。《九变篇》中孙子主要论述了在作战过程中,如何根据特殊的情况变化,灵活机动变换战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它集中体现了孙子作战指导思想的基本特征。孙子明确主张将帅应根据五种不同的地理条件实施灵活的指挥,并提出了以“途有所不由”等“五不”措施为内容的作战基本准则。孙子要求将帅们尽可能做到全面辩证地观察问题,见利思害,见害思利,从而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
在本篇中,孙子还深刻地阐述了有备无患的备战思想,指出不能寄希望于敌人“不来”、“不攻”,而要立足于自己做好充分准备,拥有强大的实力,震慑住敌人。为了真正贯彻“九变”的灵活作战指导原则,孙子特别重视将吏队伍的建设,因此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那些身为将帅的人:要克服自己性格上“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等五种缺陷,以避免导致“覆军杀将”的悲剧。
《行军篇》的主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军”,即军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如何行军作战和驻扎宿营;二是“相敌”,即怎样仔细观察和判断敌情。
孙子指出,凡行军作战,如何“处军”事关胜负大局,必须认真对待,妥善处置。其总的原则是:要善于利用有利的地形,避开不利的地形。为此,孙子详尽列举了山地、江河、沼泽、平原等四种地形下的不同的“处军”方法。并且进而把利用地形的基本特点归纳为“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这是孙子对前人和当时战争中如何利用地形的科学总结。
在“处军”得宜的前提下,孙子强调“相敌”的重要性。他主张仔细观察敌情,在对敌情做出缜密分析、判断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措施打击敌人。他从实战经验中概括出三十余种侦察判断敌情的方法,其要旨就是提倡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了孙子兵学的朴素辩证特征。
孙子在本篇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作战指导思想:主张“并力”(集中兵力),“料敌”(正确判断敌情),“取人”(争取人心),反对少谋无虑,轻敌冒进。在治军上,孙子提倡“合之以文,齐之以武”,赏罚并用,宽严结合,以实现“与众相得”(上下一致)的目的。
《地形篇》:本篇是我国最早的有关军事地形学的精辟论述。孙子在这里集中探讨了利用地形的重要性,提出了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军队作战的若干基本原则,辩证地揭示了敌情与军事地理的相互关系。
孙子根据当时实战的具体要求,具体列举了军队在作战中可能遇到的六种地形,并就此提出了详尽、适宜的用兵方法。基于“地形者,兵之助也”这一精辟论断,孙子主张将9巾要重视对地形的观察和利用,并且将判断敌情同利用地形两者密切地联系起来,这就是所谓:“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
孙子进而讨论了由于将帅指挥失当而导致军队失败的六种情况——“六败”。他细致剖析了“六败”的原因,指出这缘于人事,而非天意:“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他对将帅提出了严肃的道德要求:“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这一识见,是封建时代那些唯主上之命是从的庸人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在本篇中,孙子还阐述了官兵关系的基本准则,主张将领既要爱护关心士卒,又要严格治军纪律,做到“爱”、“严”结合,奖惩适宜。这一治军理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