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电子书下载 PDF下载

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内容简介
《幻之光》《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空气人形》、《横山家之味》、 《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记》、《比海还深》…… 日本国民导演--是枝裕和**本类自传作品 构想八年的「是枝书」决定版 回顾自身三十年创作历程*完整纪录 探讨所有作品「可以持续表现当今时代」的方法、技术及其可能性 将于电影史上留名的一册 诞生! 本书是是枝裕和1987年从早稻田毕业开始拍摄纪录片至今将近30年的创作生涯回顾,从纪录片、电视剧到电影,内容也逐渐从对社会议题的关注转移到以日常生活片段探索家庭、回忆对人的意义。除了每一部作品的创作起源、理念,也描述了作品拍摄时遇到的、让他产生感触的人事物,以及对电视、电影界的建议(包括电视剧的未来、东京影展如何向世界其他影展等等)。是枝裕和前后花了八年才完成这部类自传,这部用文字、手稿、照片等组合而成的自身纪录片,可视为过去创作历程的ending,未来持续创作的另一个起点。 是枝裕和刚离开学校后初期以拍电视纪录片为主,关注社会议题(福利政策、政府官员自杀等),开拍的前几部电影《幻之光》、《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也聚焦于此。取材自1988年东京巢鸭儿童遗弃事件、创造出戛纳影展史上*年轻影帝的《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而拍摄的*初始点其实缘自于长野。1991年是枝因工作低潮,跑到长野县的伊那小学拍摄小朋友饲养小牛的生活,当时他很融入生活,但在离去前的一次餐会中,班级导师竟对是枝裕和说:「虽然你在这里的这段时间跟我们一起过的充实又愉快,但这里毕竟是属于我和这些学生的地方,你还是要回到东京,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位置。」而这个「在东京寻找自己生存之处」的想法,后来就成了拍摄「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的契机。 获得第52届威尼斯国际影展金奥萨拉奖的《幻之光》,*早电视制作人只是想拍电视剧,没料到从高中就是宫本辉书迷的是枝,看了初步脚本后竟然想拍成电影,而且得花上三亿日圆。为了省钱,将场景从关西移转至东京、原定女主角飞了找摄影大师筱山纪信讨救兵,在5千万资金缺口下硬是开拍,并且为执导的**部剧情片画了300张分镜图。当他将这些手稿拿给导演侯孝贤看时,侯导却对他说:「技巧很棒。问题是你在拍片前已将全部分镜图画好了吧?」「镜头要摆在哪里,不是应该等到现场看过演员的表演才决定的吗?你拍过纪录片,应该懂吧?」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是枝裕和更加佩服侯导。没有自信的他日后再也不让分镜图绑住自己。 《横山家之味》是枝裕和将焦点从社会议题转到日常生活的转换点。他母亲没来得及看《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便过世了,他将懊悔变成了《横山家之味》的文宣「人生总是有点来不及」写在笔记本的**页,并开始开始写剧本。在角色设定前,对于故事先有两大设定。一个是「拍成低喃有点来不及就结束的电影」。另一个是母亲和儿子在相处不甚自在的中元节晚上,突然间响起了〈横滨蓝色灯影〉的歌声。这部电影偏自传性,而电影日文原名《走着走着》(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是这首歌的副歌开头(这张唱片销售量超过一百五十万张)。当时东京、练马到处都是工厂,全家人出游顶多只是搭公交车到池袋。在那种环境下,「横滨」二字的语感和歌手石田亚由美穿着蓝色水手服溜冰的形象是那么的都会,给人极大的冲击。因为保有那样的记忆,就决定成为电影名称。 是枝裕和对家庭伦理剧的想法全部都灌注在《比海还深》上。想要拍摄这个作品的理由很多,其中之一是「我想要再拍一次希林女士」,而且从小在小区里长大,一直很想拍摄以小区为舞台的家庭故事,将一些亲身经验融入其中。像剧中趁着母亲不在家回到小区寻找父亲画轴的那场戏就是真实经验?当母亲说:「你爸的东西,我在葬礼过后全都扔了」,让是枝颇受冲击,于是将该记忆加油添醋成那场戏。他自觉到个人颜色浓厚的DNA就存在这部戏里,不是用力挺起肩膀以集大成或代表作等字眼形容的电影,而是有种从头到尾都松下肩膀的力量,让某种东西展露出来的感觉--一半是出于愿望,对家庭伦理剧?对小区?对生活在小区一个人死去的母亲?还有对无法如愿生活的主角的后悔和包含断念的爱。是枝回忆十九岁那年在早稻田大学的ACT小剧场看费德里柯?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导演的《大路》、《卡比利亚之夜》,让他发现爱是可以拍得出来的。或许爱的量?质和纯度无法跟其他人相比,但在这部《比海还深》灌注了自己全部的爱?   《我的意外爸爸》的故事主题是「抱错婴儿事件」。之所以选择抱错婴儿的主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自己也当了父亲。五年来亲眼目睹女儿的成长,常常会思索连结自己和孩子的是「血」还是「时间」呢。固然选择主题的方式和过去一样,但作品主体跟我过去的作品相比,感觉娱乐性变得比较高。如果说过去是将重心放在每一个镜头的描写,故事性没有前进的镜头只要感觉有趣就留下;这一次则是让故事的轮廓变得清晰,主角的个性从一开头就让人看清楚,再慢慢地施压看他如何因应,企图用正统的戏剧方式堆砌。所有的镜头都是为了贡献剧情的发展,让故事情节一路往前走。同时还为每个主要角色安排了有关「血」和「时间」之争的决定性台词。 而《海街日记》*初的构想是铃来在山形车站目送走姐姐们后,从坐在搬家公司的卡车上经过鎌仓海边的秋天开始。铃来到海街,从奔驰的卡车上看到秋天的祭典、海边,也就是海街*初呈现在她眼前的发想。可是原作中也出现的御灵神社面具游行活动是禁止汽车通行的,无法从搬家公司的卡车上看见。而且这年头搬家的人似乎也不可以随卡车坐在副驾驶席,发现自己的想象脱离现实不禁有些愕然。发现原设定行不通后只好转向:既然电影是追着季节进行,就想说让视野随着季节改变。秋天铃的世界是窝在家中;到了冬天是**次和次女佳乃一起上学的画面,可以看见她们所住的街道;春天**次和朋友们去海边玩。发想是配合四女铃的心灵逐渐开放,转换成视野的逐渐开阔。同时一开始父亲的葬礼是为「四姐妹」而有的葬礼,接着祖母的七周年忌日是「老屋」的葬礼,食堂老板娘的葬礼是「海街」的葬礼,搭配四女铃的视野拓展,改变三场葬礼的位相,就这样总算确定整体的架构(从无到有时间很长!) 。 书中还有许多如上述对作品制作过程、背景的故事,除此之外,也谈论给予指导令他尊敬的前辈、以及他如何看待纪录片、电视、电影、影展,甚至如何筹措资金、票房分帐和底片及数字的选择与保存等。这不只是一本是枝裕和个人的书,一个创作者在经历了30年的生涯之后,他的创作生涯已经开始与这个世代的电影和电视创作产生了关系。如同是枝裕和所说的: 「我拍电影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什么,也没有能力改变。我只是希望成为电影这个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悠悠长河中的其中一滴。」
Copyright © 2024 by topbes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278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