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色彩的梵高》
梵高的故事永远让人家百读不厌,他的画更让人印象深刻,一见难忘。
但是因为他生命的故事太精彩,几乎遗忘了我们会如此感动,是因为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而戏剧化的生命故事,只是他人生舞台的背景。
梵高在信里对弟弟提奥这样说,但其实梵高也透过自己的绘画,教导我们怎样用另一种眼光观看世界。他那非凡的眼光,在大地所捕捉到的色彩,而独一无二的粗犷笔触,以及精彩无比的色彩组合,让他可以抛开命运的枷锁,顽强的与疾病和穷困搏斗。
梵谷生长在北国寒冷阴郁的荷兰,常年湿冷少见阳光,从早期作品《用麻袋背煤的矿工妻子们》(第11页)中就可以发现,他从小的视觉环境,大半是阴暗灰冷的北方景致,练习的画作颜色也都很暗沉。
来到法国南方阳光灿烂的原野,他兴奋极了,疯狂的开始追逐色彩,忙碌的投入色彩实验。他从印象派画家中学到补色,绿—红,黄─紫,蓝─橙这三个补色对,是对比中最强烈的效果,但是他更大胆,同一张画一口气用上了这三种补色,因为只有这样夸张的应用色彩,才能极致的表达他对大地的震撼和感动。
他独特的笔触,例如第36页的《罗讷河上的星夜》里,使用粗犷且有力的短直线,有秩序的铺成面,就画出了星辰的光晕,而著名的麦田、橄榄树、丝柏、海浪……也是如此。他用这些来画不同的“光”——阳光、月光、星光、灯光、烛光,最后他还要画无边无际、无所不在,却又无可捉摸的风。
从没有人如此胆大的并用上这几个绘画元素,使得他每一幅画都是那么气势磅礡,让人深受吸引,即使是对艺术完全外行的人,也能留下深刻印象,久久难忘。
梵谷发现了身边所有事物的色彩。他手的速度必须赶上眼睛、脑中得到的,像潮水一般涌来的灵感讯息,因此作画速度非常快,为的是要捕捉那些瞬息万变的光。确实有人嫌弃他的画太粗糙、不够完美,却不知这是艺术家非凡的领悟,才能捕捉到光在大地中──稍纵即逝的美。
——苏荷儿童美术馆馆长 林千铃
除《追逐色彩的梵高》,本套书还有《梦想家达芬奇》、《文艺巨匠米开朗基罗》、《色彩大师高更》、《典雅画家拉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