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黄帝内经>之门:<内经知要>阐释》问世于战国、秦汉之际,非一时一人之作,内容博大精深,它标志着中国医药学理论体系之形成和确立。自晋以降,对其研究者夥夥,著述颇丰。概而言之,一是全面注释研究者,二是分类注释研究者,三是专题发挥者。催分类注释研究中有一类是撮要注释研究者,《打开<黄帝内经>之门:<内经知要>阐释》即采用撮要注释,究中之一善本明代李中梓先生所撰《内经知要》为蓝本,对其中所选经文进行补充和删减,以补为主,删者寥寥。《打开<黄帝内经>之门:<内经知要>阐释》所选录《黄帝内经》经文悉谓之“原文”,是在李氏《内经知要》基础上,对其分类和内容顺序进行了调整,即并“色诊”“脉诊”为“诊法”,分类为道生、阴阳、藏象、经络、诊法、治则、病能七章。《打开<黄帝内经>之门:<内经知要>阐释》“注释”乃集历代注家之长;“语译”以直译和医理相结合,务使文理、医理皆通,以便于初学者理解经文;各章末设有“小结”,对本章主要内容系统概括和总结,并承前启后,将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后世医学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书问世,意在播扬《黄帝内经》之学,以裨益有志于中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