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议员与民国宪政(1916-1923):以吴景濂的政治活动为中心 电子书下载 PDF下载

国会议员与民国宪政(1916-1923):以吴景濂的政治活动为中心
内容简介
  《国会议员与民国宪政(1916-1923):以吴景濂的政治活动为中心》吴景濂等国会议员的政治活动与民国宪政的关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二次革命之前的国会初开阶段,二是1916年国会第一次恢复阶段,三是护法国会阶段,四是1922年国会第二次恢复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正式国会运转的初始,政党的组织和活动基本仿照西式宪政的政治规则进行,国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议员以制宪和稳定政府为主要政治目标,尽管也有政见的分歧,但并未因之产生大的内讧,干扰主要来自袁世凯等国会外力。此阶段的政治基本在宪政轨道之内。在第二、第三个阶段,由梁启超、汤化龙领导的研究系创造出来的反“帝制”话语冲击了第一次恢复的宪政文化,宪政格局的建立发生偏转,充满浓厚的“成王败寇”色彩,开启以“功绩”而非专业化知识为标准组织政府的恶例。这种冲击对国会造成的最坏影响,就是政党不再努力以政纲争宪政位置,而转向以寻求武人支持为谋求党派利益的主要方向,形成了文、武交叉结合的宪政组织格局。它打破了国会的整体协作精神,并导致正式宪法产出困难。这一格局延续到护法时期,变化的只是具体的武人势力和政党人员组成。如此,国会、政府、政党的界限变得模糊,议员的小集团和不同武人的利益同盟成为宪政的核心。从全国来看,宪政呈现出议员分裂、政府远离国会、各方另造宪政组织的状态,进而产生合法性的争吵。
  到第四个阶段,以上负面影响发展到极致,宪政中已看不到国家、法律,唯有不断变换的利益,由此而激发的政潮自然无法休止,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民初宪政的试验被终结,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其中包括宪法危机、文武结合的宪政结构以及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包括袁世凯、北洋系武人、南方实力派,还包括议员、党派、革命家,而西方宪政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则穿插在其中,对抗或融合,交相为用。
  因此,单纯的宪政模式或议员道德、传统文化的影响,都不能被简单地认做宪政试验在民国结束的原因。
Copyright © 2024 by topbes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278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