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博物》“美食”增刊简介
《博物》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科学传媒杂志,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编辑出版。《博物》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青少年版,内容以经典博物学为基础框架,内容涵盖地理、生物、天文、人类学等领域,旨在传播自然科学,为青少年搭建健康的知识结构。
2023年,我们将推出2本与“美食”相关的增刊——《美味博物学》与《四是有味》,介绍食物相关的博物学知识,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两期增刊汇总《博物》杂志历年有关食品、食材的优质内容数十篇:第一册聚焦于海鲜、蘑菇、热带水果、坚果四个部分;第二册从时令角度梳理中华传统美食及其风俗。
这些内容,散落在历年杂志的策划专题或专栏中,重新编排为增刊后,又将凝聚成全新面貌,成为《博物》衍生出的新作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都会对美食有兴趣,“美食”增刊 从博物学的视角切入,精选美味佳肴,以趣味性话题带入,解读食物相关知识,深入市场、菜园、田园、山林、湖海,品味食色生香,让大家吃得明白、吃得长知识。相信在新冠疫情结束后的第一年,这两本增刊能够唤起大众对生活的热爱。
【出版时间】2023年7月1日
【页码】196页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第一期:美味博物学
博物学就是对自然物进行分类、观察、描述的学问,而包罗万象的自然物中,与我们关系最紧密、最直接的,莫过于各种食材、食物。不论是直接汲取,还是需要通过培育、种植才能获得,我们从自然界中获得的食物,无外乎动物、植物或菌物,而这些生物,其背后也有着丰富、有趣的自然知识。
多年来,“吃”一直是《博物》杂志的关注点之一。杂志每年都会出一些有关“吃”的报道,有的直接为“吃货”提供福利,比如“海鲜爱好者的博物学休养”、“坚果嗑学”;有的是一组报道中,有一些篇章与吃有关,比如“蘑菇”“螃蟹”等专题中,专门把市场常见的食用品种单独拎出来介绍。此外,杂志还开设了“博物餐桌”“果蔬奇谈”等栏目,介绍有关“吃”的博物学故事。
在继2021年出版了《博物君式科普》、2022年出版了《身边花草图鉴》两本增刊之后,今年,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吃”——把近几年中有关“吃”的稿件集结为一册,推出了《美味博物学》增刊。本期增刊主要分为4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海鲜、蘑菇、热带水果和坚果。
第一部分有关海鲜。《博物》的编辑们,大多都有逛海鲜市场的爱好。特别是沿海城市的的海鲜市场,里面有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各种虾、蟹、鱼、贝、鱿、蛸……生猛鲜活,物种的丰富成度,要超过很多中小型水族馆。这部分收录了往年一些堪称经典的内容:海鲜市场旅游攻略,以及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海鲜地图”,有了这些“指南”,可以让你“玩转海鲜市场”。而对于最热门的海鲜虾、蟹、贝,也做了专门的篇章,从生物学的角度对其梳理分类,让大家吃得明白。
“吃”完海味再说“山珍”——蘑菇。蘑菇是一个非独特的生物类群,它从被归为植物,但后来它又被独立出来,与动物、植物并列,成为分类系统中“界”一级的“菌物”。蘑菇有着庞大的家族,大多数地区,市场上常见的种类并不太多。而云南的市场,则属于“大多数地区”之外,我们也
大家吃完正餐之后,再来点零食,本增刊中,另外两个部分是热带水果和坚果,分别收录了之前的热带水果和坚果等相关专题。
市面上关于美食的书籍资料繁多,但是《博物》对美食自己的视角——关注动植物、菌物的自然属性和分类。市场常见的虾、蟹、贝,正式的物种名叫什么?它们在生物学的分类中处于哪个家族之中?你会发现,我们叫“蟹”的动物中,有些并不属于“螃蟹”;美味的坚果松子,原来产自不同的树种;不小心“吃错了”的蘑菇,是如何干扰人们的神志。
最后,不论是名贵的山珍海味,还是常见的瓜果梨桃,让我们在享受自然馈赠的美味之时,也了解其背后的学问。
第二期:“四时有味”
介绍时令美食相关的博物学知识。
中国以农耕文明起家,对季节、时令的关注,也反应在饮食文化上。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物产,造就了独特的饮食。博物学关注不同时令的“物候”,饮食文化也是一种物候。
中国是美食大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已经自成一套美学。“应时而食”也是中餐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很多读者愈加注重美育,饮食之中的美学价值,也受到更多关注。
增刊汇总《博物》杂志历年有关此题材的优质内容近三十篇,以一年四季为线索,介绍不同时节各地的饮食风俗、食材相关生物学知识、饮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图文并茂,将四季饮食物候、传统文化用优美的方式传递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