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瑞其人
海瑞(1514—1587),字汝贤,自号刚峯,琼山(今海南海口)人。明朝著名清官。嘉靖二十八年(1549)乡试中举,历任南平教谕、淳安知县、兴国知县、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南京通政司右通政使、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南京右都御史等职。万历十五年(1587),卒于南京任所,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海瑞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海瑞其人是一个生前和死后都充满争议的人物。这种争议在当时很尖鋭,一直延续到多年以后仍会是问题的焦点。他受百姓的爱戴,却被官僚所怨怼。在他的坎坷仕途中赞誉、优抚与攻击、排挤自始至终同时加诸其身。他一生傲骨,特立独行,刚介耿直,直言敢谏。任南平教谕时,因为不跪拜前来视察的上级官长,而得了个“海笔架”的绰号;他为人简朴,无视权势,任淳安县令时,痛打胡宗宪的儿子,不摆排场阿谀权贵鄢懋卿,而不得升迁;他甚至死谏嘉靖皇帝,指斥其“君道不正”……《海忠介公行状》说他“正气直节,独行敢言”,“足以师世范俗”。《明史》中也对他有如下赞语:“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他反对贪污,反对浪费,主张清丈田亩,贯彻一条鞭法,平赋税,评判寃假错案,卵翼穷民,泽惠百姓。《明史》记载海瑞去世后,“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絶”。在海瑞身上,儒家思想深入其骨髓,他在那个时代,毅然选择了一条刚正直接孤独难行的路。他的勇气和执着让人扼腕。时至今日,海瑞凝聚的精神,一样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海瑞集》其书
海瑞作品涉及传、序、跋、稿引、奏疏、策、训谕、参评、参语、申文、禀帖、告示、条例、册式、党考、志铭、祭文、书简、议论、诗、四书讲义等多个门类。海瑞在文章里,谈圣王,论先贤,讲究施政,力除时弊,多维度地表达自己。文如其人。我们从他的文字里看到的是一个如何勤俭守拙,反对浪费,如何百折不挠,不向困难低头,如何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真实的人。海瑞文集,在他自己文集的自序和别人为文集撰写的序跋中提及的,有《淳安稿》《淳安县政事》《备忘集》等几种。康熙五十五年(1716)陈璸《海忠介备忘集序》中说:先生书有《淳安稿》一卷,卷首有先生题引;有《淳安政事稿》上中下三卷,先生自叙,下卷阙数页。皆先生令淳安时刻之先者。有《备忘集》上下二卷;续集二卷,一刻于隆庆庚辰,一刻于辛巳。虽中多残缺,然皆先生手订之书无疑也。《淳安稿》和《淳安县政事》均刻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备忘集》二卷刻于隆庆二年(1568),《续备忘集》刻于万历八年(1580)、万历九年(1581)。几个集子的编刻年代,大致可以排列出海瑞各文集撰写的先后时间。将海瑞各时期文集结为总集刊刻始于明万暦年间,此后不断有不同版本出现。明刊后印的《海刚峯集》为其中之一。全书包括了《淳安稿》一卷,《淳安县政事》上中下三卷,《备忘集》上中下三集,附録一卷,《续备忘集》二卷。尽管与陈璸《海忠介备忘集序》所说的“《备忘集》上下二卷,续集二卷”有些出入,但这个本子是海瑞文集中接近海瑞自编集原貌的一个本子了。
《备忘集》原本为海瑞自己命名的一个文集,后人重刻时,多将海瑞的《备忘集》《续备忘集》《淳安稿》《淳安县政事》等各书稿合集出版,而冠以《备忘集》之名,遂使之成为海瑞文集的总称。其后不断拆分、合并、增补,造成海瑞文集版本源流不清、编次混乱的现象。程毅中先生在整理《海瑞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时,以明刻本《海刚峯集》为底本,参考了其他各本,大体上厘清楚了《备忘集》的版本源流,并参照原刻本的体例对书稿重新进行了编排。把有关政事的文章按其任官的先后编次;论著、序跋、书牍等文章大体上按照原刻本的时间顺序编次,增补的文章也尽可能地按年代先后插入其中。程毅中先生的《海瑞集》是国内较早的海瑞作品的整理本,也是迄今为止独一的整理本,繁体竖排,新式标点,有校勘。
此次出版线装本《海瑞集》,以中华书局1962年《海瑞集》为工作本,借鉴了程毅中先生的编次方法,将海瑞施政的文章置在前面的部分,按照海瑞任职的先后顺序编排;海瑞论著、书牍等文章放在后面,按照原刻本的顺序编排。这是一个很好展示海南文化、展示海瑞精神的契机和平台。以线装书作为礼品,富含传统文化情致,优雅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