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炎症皮肤病是指一系列2型免疫反应失调所造成的疾病,包括皮炎/湿疹、荨麻疹、类天疱疮、结节性痒疹等。这类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
皮炎湿疹是2型炎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多形性,可表现为红斑、斑丘疹、丘疹、丘疱疹、水疱等,有时渗出严重,瘙痒是其共性症状特征。随着临床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皮炎湿疹包含了特应性皮炎(AD)、接触性皮炎等多种可以独立诊断的皮肤疾病,也包含了具有上述临床表现但病因尚不明确的皮肤疾病。目前应用广泛的ICD-10,以及即将推广的ICD-11,“皮炎和湿疹”均作为一类皮肤病的类别名称,而非诊断名称。
AD过去常被归入皮炎湿疹,但由于近年对其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多数情况下它被视作独立疾病对待。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高收入国家儿童的AD患病率约20%,成人患病率高达10%。AD在非常常见的非致命性疾病中排名第15位,以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衡量,在皮肤病中疾病负担非常高。过去几十年间,中国AD患病率逐渐增加,我国12个城市1-7岁儿童AD患病率达到12.94%,1-12个月婴儿AD患病率达30.48%,估算我国AD患病人数约有数千万。AD的发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患者往往具有遗传易感性,存在免疫失调、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在过敏原等环境因素刺激下诱发该病。目前AD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少量化验检查,尚缺少基于分子机制的诊断体系,故而在临床上对于AD的认知和诊断还比较混乱,甚至有些医生还习惯于用“湿疹”诊断替代“AD”诊断,导致AD诊断率远远低于湿疹。
为了掌握中国皮炎湿疹类疾病的诊治现状,故而有必要在现阶段先按照“皮炎湿疹”这一诊断采集真实世界临床大数据,然后分析其中可能包含的具体疾病,进而梳理不同皮炎湿疹所包含具体疾病的诊断标准,促进诊疗规范化和均质化。以非常大的范围收集病例,然后从细节处进行统计分析,有可能让我们对皮炎湿疹这一组疾病有全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