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
该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该书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复杂的变化,逐一做出了细致的考证与论述。从四个方面对于这一制度的历史面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历代宰相究竟握有什么权力,提出了异于前人的新看法,由此对于皇帝、宰相、秘书咨询官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解释;不同意长久以来宰相制度的变化发展主要出于君相权力之争说;详细讨论了秘书咨询官员的职学、任务,特别是其出现、演化的历史背景;将政治制度与宫廷内外的建筑布局联系起来做出分析,这是前人很少留意的视角。全书对于两千余年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也具有启发性。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第2版)》:
该书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者参考了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官阶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概念。从“品位—职位”框架出发,把官阶研究对象定义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分别讨论品秩的构成要素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品位结构的样式与间架,品位性官号和位阶运用规则等。进而由技术层面进入政治层面,从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的二重性出发,对中国古代官阶制的特点、品位结构变迁的重大线索和各个层面,提供了较全面的阐述。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以及认识中国古代的集权官僚政治,具有独到参考价值。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拥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种“士大夫政治”。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探讨“士大夫政治”的洐生过程和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机制。作者阎步克采用结构性视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到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他们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汉代又发生了儒生与文吏的合流、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由此初步奠定了帝制中国“士大夫政治”的基础。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科举之名始于宋代。唐代贡举制度宋以后也称为科举,因为它已具备了科举制的最基本的特征,故本书亦以科举名之。本书追述了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论述了科举在唐代选官制度中的地位变化,对唐代科举制度中常科和制科中一些主要问题、科目选和学校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还探讨了进士科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变化,并对由科举制度发展而产生的座主门生关系、请托行卷盛行、门荫衰落和进士家族、社会等级再编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