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地构造与大型矿床》以亚洲大陆岩石圈板块的构造单元划分、构造演化历史与大型矿床、矿田的构造成矿作用为主要内容,认为自古元古代晚期以来,由28个大地块和数以百计的小地块经过14次以上的汇聚、碰撞、拼合而形成亚洲大陆岩石圈。这种板块或地块之间的以水平运移作用为主的方向多变的和强度各异的俯冲、碰撞及其远程效应,造成了亚洲大陆内部发育着相当强烈的多期次的陆陆碰撞带和大面积的板内变形,它们不断地形成各种矿产,同时也可破坏有用元素的聚集,控制了地貌演化与盆山地形的变换,改变着大陆内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在亚洲大陆岩石圈内部造成许多构造滑脱面,形成两个特殊的岩石圈结构类型——东亚较薄的陆壳洋幔型岩石圈与青藏一帕米尔增厚型大陆岩石圈。
《亚洲大地构造与大型矿床》作者还认真收集了亚洲现在已知的242个大型或超大型矿集区、矿田或矿床的资料,进行了构造成矿作用的研究,认识到在亚洲大陆岩石圈内“板内拉张成矿作用”是主要的构造成矿作用,而“造山带成矿作用”则为相对次要的;并进而对如何从构造成矿作用的角度来进行深部、外围以及在已知成矿带内未知地区的找矿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供读者参考。
《亚洲大地构造与大型矿床》适合在亚洲从事构造地质、区域地质及找矿,矿产普查与勘探,地震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等方面的科研、教学人员与野外地质工作者使用,也是一本适合研究生使用的专业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