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谜团”吸引了登山家马克·辛诺特,让他在2019年春天投身于一场几乎没有希望成功的珠穆朗玛峰登山之旅,而这一年也成了“珠峰崩裂之年”。那个登山季,11名登山者在珠穆朗玛峰遇难。
是什么谜团,让辛诺特冒如此大的凶险?
1924年6月8日,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和登山者桑迪·欧文踏上了珠峰,人们最后一次看到他们是在离峰顶仅有240米的地方,而且仍然“劲头十足”地向峰顶进军。他们成功登上世界之巅了吗?
为了找到答案,马克·辛诺特决定登上凶险万分的珠峰北坡。读者会看到辛诺特如何进行缺氧训练,如何从英国的档案馆和博物馆,一路追寻到加德满都,再到青藏高原,一直到在珠峰北坡陷入一场巨大的风暴……
在“解谜”过程中,辛诺特发现,登顶珠峰是一个扣人心弦的人类故事,来自世界各地的激情万丈的人物,聚集在一座能吞噬你灵魂的山上——如果你听之任之,吞噬你的生命也不在话下。
本书是一段极速旅程,通向人类执念带来的无限欢愉和恐惧。
■《第三极》金句:
⭕《纽约时报》记者问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他说出了那句名言:“因为山就在那里。”
⭕每一位逝去的登山者被吸引到珠峰都有自己的原因——也许是出于虚荣,也许是为了金钱,再也许是出于别的什么执念。他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会在某个时候自问: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在说到登珠峰时,他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深信不疑:“这不像是体育运动,倒更像是战争。”
⭕ 事实证明,珠穆朗玛峰是一扇窗,能让你看到人性最好的一面。以及最坏的一面。
⭕ 但中国人可不会仅仅因为即将入夜和氧气耗尽就停下前进的步伐……在《峰顶的足迹:中国的登山运动》一书中,王富洲回忆道:“我们知道,这关乎整个国家的荣誉,全国人民都在密切关注我们。我们宁死也不会像胆小鬼一样后退。”
⭕ “中国登山队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等三人征服了珠峰。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
⭕……巨大的山坡、冰川和山脊,也在我们面前现出真容……从云层的罅隙中显现……一点点地变得越来越大,直到高出天际,高出任何人敢于想象的高度。珠穆朗玛峰的顶*,终于出现了……
⭕登山给了她一种有掌控力的感觉……要不要登一座山不用别人说了算,她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山也不会对她有任何期待。卡姆终于找到了她生命中一直缺乏的方向和目标。她告诉朋友们,登山挽救了她的生命。
⭕“我们太累了,帮不了他们。超过8000 米,人就没法顾及道德了。”
⭕把人生目标设定为像珠穆朗玛峰这样的高峰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这座山很有可能最后会让你死于非命,也因为在这过程中,这座山也可能会吞噬你的灵魂。
⭕我也非常清楚峰顶金字塔的吸引力,以及这种吸引力在我们的人性中产生了多么深的共鸣—— 既充满激情,也有美丽的缺陷。
⭕社会的发展进步让挑战高峰对人类来说不再困难了,但勇攀高峰的精神并非只是对登山有意义。对年轻人来说,这种精神很有必要。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山登绝顶我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