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高阳笔下脍炙人口的名著,勾辑了爱新觉罗的祖先及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清朝历代皇帝的相关史实,并针对清史中的某些疑点亦作出深入精辟的分析,读者可从高阳的笔下了解大清由盛转衰的原因。据高阳的论点,清朝的皇帝,平均要比明朝的皇帝好得多。可惜雍乾两朝的许多史实已不可知,倘或辛勤搜求,细心爬梳,也许有少数皇帝,尚须重新评价。
高阳批览清史,将皇帝、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等一一道来,兴废得失,尽显清代大历史。结合历代王朝,高阳指出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民生及经济,而经济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必开一代之胜运,否则就会出现危机;三是王朝亦如自然人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作育人材,培养了生机,就会出现中兴之局。
壹, 开国雄主;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
大清江山的奠基者,统一女真,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次年于宁远城之役被明将袁崇焕炮石击伤。忧愤而死。大清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
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第八子。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为满族,为后来大清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坚实基础。
清世祖——顺治(1638—1661)
皇太极第九子。六岁登基,有叔父多尔衮和堂叔济尔哈朗摄政,是大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在位十八年。其死因及与董小宛的情缘,是后世史家研究考证的焦点。
贰, 皇清盛世;
清圣祖——康熙(1654—1722)
大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开创大清盛世。智擒鳌拜,撤除三藩,难受台湾,北拒沙俄,西征蒙古,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清世宗——雍正(1678—1735)
康熙第四子。在位十三年。力求改革,工于心计,创设军机处。另平定青海,安定西藏,行改土归流政策,巩固边疆安定,为乾隆创建大清盛世奠定雄厚的实力。
叁, 盛衰之际
清高宗——乾隆(1711—1799)
雍正第四子。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zui长寿的皇帝以及实际掌权(执政)时间。然好大喜功,自号“十全老人”,曾六下江南,晚年重用贪官和珅,王朝逐渐走向衰败。
清仁宗——嘉庆(1760—1820)
乾隆第十五子。在位二十五年。著名的功绩即铲除贪官和珅,使国库岁入七千万。属勤政图治的守成之君,然积重难返,白莲教等民变迭起。
肆, 走向式微;
清宣宗——道光(1782—1850)
嘉庆次子。是清朝历史上仅有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在位三十年。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一即位即面临内忧外患,因鸦片战争,与英国签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清文宗——咸丰(1831—1861)
道光四子,三十岁即崩逝,在位仅十一年。登基时正值大清国库空虚,军务废弛,吏治腐败之时,加之天灾不断,太平天国起义,对外则签订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伍, 日落西山
清穆宗——同治(1856—1875)
咸丰独子。六岁即位,在位十三年。慈禧垂帘听政至同治十二年方才亲政,次年即抑郁而终。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当朝重臣。曾办洋务新政,号称“同治中兴”,然仍难振颓势。
清德宗——光绪(1871—1908)
醇亲王之子,慈禧外甥,在位三十四年。登基时只有四岁,由慈禧掌政,至光绪十六岁时方才亲政。因起用康有为等人变法,史称“百日维新”,然遭守旧派反对,不幸失败。历经八国联军,最后被软禁于瀛台,终饮恨病逝。大清王朝亦濒于覆灭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