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垃圾分类发展报告(第一卷) 电子书下载 PDF下载

中国垃圾分类发展报告(第一卷)
内容简介
  《中国垃圾分类发展报告(第一卷)》还在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1.首次引入垃圾分类舆情大数据分析。该书提出上海市强制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主战场”是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传播量高的是公众自发创作的“话题”。恰恰是这些“灰色幽默”,使得垃圾分类在几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覆盖全国的公众影响力和认知度。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吐槽’—政府部门回应—主流媒体报道—自媒体广泛传播”的垃圾分类宣传通路基本形成。对比日本20多年来垃圾分类的国民教育之路,我国现阶段更应抓住新时代的机遇,主动采取传统手段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2.首次开展垃圾分类产业大数据分析。垃圾分类与利用产业的进入门槛较高、初试资金投入量大,属于政策推动型产业,因此整个产业的投资和创新主体主要为国企、央企和上市公司。因此,该书通过对工商企业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库和全国专利数据库3个数据库的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关联了400多家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垃圾分类与利用产业链的投资与科技动向,并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收录了部分典型企业的垃圾分类全产业链案例。
  3.首次进行垃圾分类全产业链案例展示。近年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委的大力推动下,很多城市,特别是全国46个重点城市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但无论是政策的出台还是公众的教育,最终都要为垃圾分类产业的发展服务,即引入市场化手段,让整个产业链盈利,这样中国的垃圾分类才能具有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4.首次推出“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中国城市垃圾分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许多城市在介绍垃圾分类的成果时,都说自己城市垃圾分类做得好,好的标准是什么?是用过程衡量还是用结果衡量?通过垃圾分类,源头减少了多少垃圾的产生,分出来了多少垃圾,或者花多少钱分出1t垃圾?考核制度是指挥棒、风向标,是垃圾分类制度体系中重要的一个指标。因为,有什么样的考核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为避免再次出现“原地踏步”的局面,各城市应该出台相应的、可量化的标准。
Copyright © 2024 by topbes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278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