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贽》:
千古是非谁定论,焚书藏书见真章,独树一帜,敢为异论,中国思想史上罕见的叛逆者,其著作一再被禁毁,却流传至今,读中晚明历史,绕不过一个李贽。
毛泽东晚年亲自辑录李贽《史纲评要》23条,旨趣深远;复旦大学历史系老教授朱永嘉结合史事详尽解读,阐幽发微。
凡事要坚持道义或者真理,那就应敢于藐视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之一切错误的言论,没有这个勇气,那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道义的人。
《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
《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上的两次著名改革——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来探讨何谓真正的进步的改革、如何改革才能符合历史潮流以及改革者的素质与命运等同题。
《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作者结合时代环境和历史现状,着重从解读改革的思想资源入手,分别讲述了两次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实际进程,并借此说明:一场改革的开展需要法、势、术三者结合,两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从实际存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出发,调节各个群体间的利益关系,让多数人受益。
《刘邦与项羽》:
《刘邦与项羽》是一部解读楚汉风云人物的论史著作,以风云四起的秦末为背景,根据《史记》《汉书》等史书,鸠集传记,增广时闻,有评有述,详细解析刘邦、项羽及相关人物,全面破译了楚汉争霸过程中二人一成一败的个人因素和历史根由,揭示了历史演进与个人命运的联系。
《刘邦与项羽》作者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学术修养,秉持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史学宗旨,知人论世,从而得出富有教益的观点。
《论曹操》:
曹操历来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关于他的描述,魏人与吴人大不一样,同样一件事,如赤壁之战,魏、蜀、吴三方的记载也差异甚大。
《论曹操》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为主线,鸠集各种史料,从大众读史的视角,梳理其生平事迹,并围绕东汉末年的社会情形与局势,详细解读三国时期曹操及相关人物和事件,在种种矛盾的陈述中,作出合理的推断。
《论曹操》作者设身处地,沟通古今,思考深远,饱含历史经验和思想、政治智慧。
《从万历到康熙》:
《从万历到康熙》从明代后期财政问题及社会演变讲起,叙述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的经过,以及清初巩固统治、加强对边疆地区控制的具体情况,重点在于总结明亡清兴的历史经验教训。清朝统治的完全巩固是由康熙帝完成的,可以说康熙时期也是清朝非常强盛的时期,到雍正,乾隆时期已经逐渐走下坡路了。从明朝的万历到清朝的康熙,恰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王朝兴衰周期率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也是《从万历到康熙》命名之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