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领导人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方法,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工作方法的价值并不因时间的流逝和条件的改变而失去作用,今天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地挖掘它、继承它、使用它、发展它,以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的进程,学习的同时也是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良传统的较好方式,让它们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对我们国家的干部来说这是国情教育的优质读本。
《决战:毛泽东、蒋介石是如何应对三大战役的》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决战,是一个经过精密设计和策划的整体。
什么是战略决战?那是指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三大战役规模空前,紧密衔接,直接决定中国的命运。像这样规模的战略决战,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不多见。
在战争史上,双方统帅如何统筹全局、作出判断、布局下子,如何处理战争进程中那些异常复杂而又有关键意义的问题,他们的领导能力究竟怎样,后果又是如何,常常引起人们的特别兴趣,给予人们多方面的启发。这是本书准备着重考察的内容,论述的详略就是根据这个要求来选择的。
事实比任何雄辩都更有说服力。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毛泽东和蒋介石是怎样应对辽沈、淮海、平津这三大战略决战的事实吧!
《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2016中国好书)》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偶然”?近百年来党走过的道路及其曲折历程,对当下及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有哪些启示?四百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几个“版本”?为什么只有中国道路有如此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以及关键时刻的道路抉择在本书中均有全面的揭示,是95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路剖析,是作者不间断思考和研究的总结。从《他们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每逢关键时刻的决策以及命运,尤其是从重大历史事件中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产生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
《一本书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出版后,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刚出版就发行了五百多万册。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仍保持着很大影响。而系统地看看胡乔木、胡绳两位那么多次的讲话,对读者了解这本书的脉络线索和一些问题为什么要那么写,对提高党史工作者的思考和研究能力,都是有益的。
胡乔木、胡绳讲话时,大多只有四五个人在场,并不是准备发言的。由于长期的职业习惯和训练,我对他们的讲话始终做了详细的记录。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
本书是“金冲及文丛”之一种。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发生、发展、胜利和失败的全过程做了系统的历史阐述。第二部分“辛亥革命研究”,精选自作者40余年来所写的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文章,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盟会人的政治方案、护国运动中的政治力量等各个专题进行考证。
《第二条战线:论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简称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战场的斗争,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记中叙述了青年时代入党的经过,是青年学子爱国行动的缩影,真实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
《转折年代》
看到《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这个书名,读者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拿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来说,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例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略决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些都是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为什么偏偏要挑出1947年这一年来写呢?
当然,前面说到的那此年,都可以而且值得写一本研究专著;而1947年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有它特殊的地位。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二十年来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从优势转变为劣势,在内战战场上从进攻转变为被动挨打,由强者变成弱者;反过来,中国共产党却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在战场上从防御转变为进攻,由弱者变成强者。双方力量对比在一年内发生的这种巨大变化直接影响并支配着此后中国的走向。本书书名中所用“转折年代”,正是在这意义上说的。发生了这样的转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性巨变的到来,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将1947年史册的*页和*后一页进行对照,可以感受到这种转折造成的强烈反差。这里,我想先把国共双方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和毛泽东在这年前后的言论及其反映出来的各自心态比较一下,可以给我们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这也许比列举种种具体事实更容易说明问题。
蒋介石在这一年将要到来的时候,刚刚攻占解放区在华北和华东的两大政治中心——张家口和淮阴,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把和谈的大门关死。他那时候真是趾高气扬,踌躇满志,以为只需要三个月或半年时间就可以消灭中国共产党。他在这年2月所做的《对于*近社会经济军事情势之分析》的讲演中得意洋洋地说:
“一年余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长春如此,张家口也是如此,而*关重要的要算收复苏北和鲁南,因为苏北湖沼纵横,鲁南丘陵起伏,交通不易恢复,*便于匪军的藏匿和逃窜而终于被国军所收复,这是前方将士英勇奋斗的成绩。政府于去年计划在五个月内收复苏北,直至今年1月底正式将共产党驱逐时为上,比预定期间,也不过只超过了一个月。*近共产党在鲁南如果完全失败,则黄河以南便不复有容身之地。所以在这种交通和军事情势之下,共产党*不能流窜幸存。现在共产党还想把政府拖倒,这无异是一个幻梦,不料某报反而替他们宣传,真是可笑之至!”
*受蒋介石信任的参谋总长陈诚,1946年10月17日在攻下张家口后在记者招待会上斩钉截铁地表示:“如用军事,三、五月内可以告一段落。任何一条铁路,两星期内可以打通。”1947年初他又一再重申这个看法。这反映出他们那时多么地充满自信。
但到这年12月,蒋介石再也没有年初那股神气了。当讲到一年多来的战场形势时,他说:
“他们(注:指解放军)并没有我们这样好的武器,也没有我们这样多受过严格训练的官兵,更没有什么军需资源的经济基础,这些条件我们都远胜过他们,而为什么我们不能剿灭他们?并且较之初期,匪区更扩大,匪势更嚣张,我们曾有许多将领被俘虏,许多部队被消灭,成为我们国民革命军有史以来的大耻辱!过去我们无论是东征、北伐以至抗战,没有一次战争不是光荣胜利的,现在剿匪,匪是愈剿愈多,我们却是愈战愈挫,这是我们从来没有受过的耻辱!”
他甚至感觉到:自己也好,国民党的统治也好,已经处在“生死成败的关头”。这年的*后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深,尤以*后十日,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再看毛泽东,他的态度一直是冷静而从容的。1946年11月21日,面对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的大举进攻,他在中共中央的会议上说:前一段时间,在中国人民中间以及我们党内部存在着内战打不打得起来的问题,人们部希望国共不打仗,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便是我们能不能胜利的问题了。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就要使我们的人多一些,就要孤立敌人。在军事上,我们还是用袭击的办法,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解决土地问题,这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他强调指出:“我们只要熬过明年一年,后年就会好转。”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党内指示。毛泽东在对这个文件作说明时指出:“根据*近的形势来看,高潮是确定地快要到来了。凡是出现革命高潮,总是敌人有弱点,给我们可乘之机,否则就很难。”“这次革命的动力是两条战线,就是解放区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而以解放区为主。”对革命胜利的时间,他做出这样的判断“少则三年到五年,多则十年到十五年。假如以少则三年到五年来说,那末,从日本投降时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半了,,即一年半了,但*后的困难我们还要估计到。”
毛泽东在1946年底所说“我们只要熬过明年一年,后年就会好转”,用了一个“熬”字,是十分贴切的。对中国共产党来说,1947年这一年确实很不容易熬过,而在这一年里把整个局面扭转过来就更不容易了。毛泽东在十九年后还对外国朋友说起:蒋介石打我们的时候,要算1947年上半年是*困难的时候,很多重要的根据地被它占去了,比如延安就被占去了,陕北它都走遍了。只是整个局势的好转,来得比毛泽东原来预计的更早。
到这年年底,情况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毛泽东认为可以断言胜利已经在望。12月25日,他在中共中央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会议上做《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报告一开始便说: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为什么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竟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转折?看起来似乎是个奇迹,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人心的向背,在于谁能得到中国*多数民众的支持。人心向背,是*终能左右一切的决定性力量。当然,主观的指导方针是否正确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指导方针不正确,即便有良好的客观机遇仍会白白地丧失掉。具体说来,这个变化是由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运动这两条战线的发展所造成,而以前者为主。无论两者中哪一个方面,走过的都不是平坦的道路,而是经历过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年代,各种矛盾冲突表现得比平时更加错综复杂,更加尖锐激烈,因而使这段历史的内容异常丰富。
这本书所要考察和探讨的是:这个转折究竟是如何到来的,它一步一步地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力求把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至于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这一点,只能有待于读者的批评。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全四卷)》
一部阐述20世纪百年中国复兴之路的经典历史著作。
全书共为4卷,达百万余字。这部皇皇巨著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写起,历经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大大小小的社会运动、政治风波,及至2000年的中国。
此次增订版,作者对原书做了修订外,还收录了齐世荣、李文海、罗志田、王奇生、杨奎松、黄道炫、程中原、周溯源八位历史名家对此书的精彩评论,对广大读者充分理解此书的精髓起到引导作用。
《星火的启示: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
本书是“金冲及文丛”之一种,收录了作者历年所写的六篇谈论中共革命根据地的文章。这六篇文章分别是《从迅猛兴起到跌入低谷——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前前后后》《对创建赣南闽西苏区的思考》《山东根据地的独特历程》《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的转变》《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全书探讨的问题从根本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敌强我弱甚至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面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所做的摸索和实践,并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路线。作者在文中总结道:“为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完成,甚至会因判断失误而遭到暂时或局部的挫折,只有投身到实践中去,经过反复的比较和盘算,同时多研究前人在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逐步做到比较符合客观实际,而且有着普遍意义,才会形成真正可靠的理论创新,取得成功。”这也道出了本书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