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机器人可以爬楼梯、开门、在“危险边缘”中胜出、分析股票、在工厂工作、找到停车位、为肿瘤学家提供建议等。过去,自动化被认为对低技术工人造成威胁。现在,许多高技术功能,包括解释医学图像、进行法律研究、分析数据都属于机器的技能范畴。当职业本身正在逐渐消失时,高等教育应如何让学生做好准备,适应他们的职业生涯?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作者约瑟夫·E.奥恩提出了教育下一代大学生的方法:发明、创造、发现——填补社会需求,这些需求甚至连高端的人工智能体都无法做到。奥恩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需要数据素养来管理大数据流,需要科技素养来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而作为人类,他们也需要人文素养(人性、沟通和设计)以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与智能机器协同合作。同时,他认为,经济增长是必然的,而经济增长与培养生产力挂钩。为更好地培养生产力,大学应多和企业合作,让企业参与大学活动,参与调整大学课程内容的制定和设计,同时把大学当成企业一样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