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获得土壤资源信息,可靠的野外调查和正确的实验室分析是重要的前提。土壤工作者对实验室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是非常关注的,因为只有在相对标准化的方法和程序基础上,获得的数据才有可比性,相关的土壤解译才有意义,无论这些解译是为了土壤类型的最后判定,还是肥力评价或者其他管理措施。国际上,像美国农部土壤调查中心编辑出版的《Soil Survey Laboratory Methods Manual》享有较高的声誉,应用非常广泛;在国内,早期的《土壤理化分析》和新近出版的《土壤农业化学分析》等都是土壤分析实验室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但是,服务于土壤分类和土壤鉴定目的的专门土壤分析方法在国内尚不多见,常规的土壤理化分析方法通常都偏重于不同的应用侧面,对辨识土壤本身所需用的分析方法则较缺乏介绍。
现代土壤分类,包括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都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定量的土壤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土壤分类向标准化方向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是以大量物理、化学数据和其他实验室分析、鉴定结果为依据的,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研究,包括土族和土系的建立,同样涉及定量分类指标的应用。但到目前为止,现有的方法并不完全统一,分析鉴定项目也并不能完全满足土壤分类的需要,这样所得结果就难以比较,也难以应用于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之中。在土壤调查、土壤分类和制图过程中,应用规范的实验室分析方法无疑是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因此,统一的实验室分析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中分析项目的确定是以用于鉴别土壤类型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需要为根据,兼顾在野外可以快速实施的田间测定。在选择具体测定方法时,尽量采用国内已经普遍使用的方法,同一分析项目列了几种测定方法,可以根据土壤性质及实验室设备条件分别选用。同时,为了便于我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国际交流,采用了与国际上土壤分类相应可以对比的测定方法,例如,颗粒组成测定中粒级划分、有效阳离子交换量、铝饱和度、水溶盐总量(电导法)、碱化度、焦磷酸钠浸提性铁、铝、碳的测定等。另外,还介绍了一些必要的新项目及其测定方法,例如,细黏粒、水可分散黏粒、水分吸持差、线性膨胀系数、强酸消化元素组成、纤维物质、焦磷酸盐浸提液颜色等的测定等,以及应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颗粒组成的方法,以供试用。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共15章,主要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矿物鉴定等,特别是针对一些能够反映土壤发生和发育特点的相对稳定的基本性质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如土壤三酸消化组成和土壤矿物。主要适用于土壤学教学和土壤调查、土壤评价等基础和应用研究,也可适用于土壤环境和生态等学科的需求。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在采用成熟的土壤常量元素经典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些快速和稳定的仪器分析方法,并对每种分析方法进行了精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