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历法三种(第六辑) 电子书下载 PDF下载

回回历法三种(第六辑)
内容简介

  伊斯兰天文学早约于北宋传入中国,元朝时在上都等地还建有由西域天文学家负责的回回司天监,装配精密的伊斯兰天文仪器,收藏有大量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写成的天文和数学着作,这些回回天文学家的工作,不但为中国天文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思想家梁放超就曾指出“历算学在中国发达甚古,然每每受外来的影响而得进步而“元代之回回法”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次外来影响。不过,虽然自元代起,官方的天文机构就实行了汉人与回回并立的“双轨制与但从种种迹象来看,元朝并没有鼓励回回与汉族天文学家之间的深入交流,也没有组织系统的图书翻译工作。
  明洪武初年,一如元制,不仅接管了元朝的汉、回天文机构,还把大量原藏秘书监的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天文书籍运往南京,并且诏徵元太史院张佑、回回司天监黑的儿等十四人,原上都回回司天台的郑阿里等十一人前去南京商议历法。洪武十五年(一三八二)朱元璋又下令开展伊斯兰天文历法着作的翻译工作,终于促成了《天文书》(清代之后被称为《明译天文书》)和《回回历法》两部回回天文着作的翻译)自此,《回回历法》便一直与明代官方的《大统历》相互参用,长达二百五十余年。
  《回回历法》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出现和形成了一系列典籍。要而言之,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回回历法》原着的汉译本、编译本,一是汉地学者介绍、阐释《回回历法》的论着。二一近年来,学界对于《回回历法》的研究,也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对回回天文历法在中国历史上重大史实的讨论,二是对回回天文历法自身的研究考察。其中,不少研究工作的开展受益于近年来新材料的不断发现。
  可以说,《回回历法》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材料的发现,尤其是近年来对域外文献的发掘。对此,有学者展望回回天文学史研究时就曾指出,需要广徵资料,尤其是来自历史上汉文化辐射圈内、奉中国正朔的邻国文献资料,如收藏于朝鲜、日本等国的域外资料。
  《回回历法》与《大统历》一样是明代的官方历法,并长期为明代钦天监所使用。经过长期的发展,也发展出一些不同类型的《回回历法》着作。按照时间划分,主要有明代着作和清代着作两类。其中,明代的包括《西域历法通径》、《纬度太阳通径》、《七政算外篇》、贝琳本《回回历法》、《历法新书》等;清代的包括薛凤祚《历学会通》辑本、《明史》系列《回回历法》、《七政推步》以及大量零散着作等。
  若按照着作的性质划分,主要有官方着作和民间着作两类。官方着作又分为“钦天监正式本”和“重编本”。“钦天监正式本”有贝琳本《回回历法》,目前该书有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周相重印本。“重编本”又分“修史重编本”和“一般重编本”“修史重编本”有《明史》系列《回回历法》,主要包括南京图书馆藏《回回历法》清抄本,以及《回回历法》的《明史》本和《明史稿》本。“一般重编本”包括《西域历法通径》、薛凤祚《历学会通》辑本和收录《四库全书》的《七政推步》等。回回历法相关的着作还有一些“会通本”。包括元统的《纬度太阳通径》和袁黄的《历法新书》。此外,《回回历法》也有朝鲜衍生版本,例如朝鲜李朝初期天文学家所编的《七政算外篇》。
  本辑整理的内容涵盖了多种《回回历法》着作,可以反应出其在明清不同时期的文本形态以及传播与演变过程。
  整理所选用的底本情况如下:
  (1)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贝琳本《回回历法》,明刊本。
  (2)南京图书馆藏,《回回历法》,清抄本。
  (3)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回回历法》,清抄本。
  (4)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图书馆藏,《纬度太阳通径》,明正统朝鲜铜活字本。

Copyright © 2024 by topbes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278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