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极具影响力的文化批评家萨伊德在其著作《论晚期风格》中曾这样谈创新:“从较古老的修辞学意义上说,创新(invention,拉丁文inventio)具有重新发现和返回的含义,并不是现在所使用的创造的意思”。从这个角度上讲,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套《演奏精注版车尔尼练习曲系列教材》是一次创新,它将领读者重新去发现车尔尼古老教材中曾经被忽视的更全面的价值。
国内数量庞大的琴童与社会钢琴教师们需要一套既有学术水准又能够为他们的教学提供实实在在帮助和指导的注释版车尔尼练习曲。这正是我们推出这套《演奏精注版车尔尼练习曲系列教材》的初衷。
通过对这些车尔尼练习曲的精注,全面地挖掘经典钢琴教材的价值。国内的钢琴教育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从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中那些盖着“国立音乐院”图章的古老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车尔尼的教材伴随着中国的钢琴教育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尽管如此,我们对这位老朋友的认识依然不够全面与公正。或许是因为德彪西在其作品中对车尔尼的讽刺,或许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车尔尼的练习曲总是被贴上机械、缺乏音乐性的标签。事实上,车尔尼的练习曲固然没有达到一流的水准,但其中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俄罗斯钢琴学派早期重要的钢琴教育家安妮特·艾西波夫(Annette Essipoff)曾在音乐会上安排所有学生演奏车尔尼练习曲,足见车尔尼作品的价值。套用俄罗斯戏剧家多恩博士的话“现在,真正的天才已经很少,这是个事实,不过,中等演员的水平却很高”,我们或许也可以说:“车尔尼的作品具备一流水准的凤毛麟角,却都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
学习车尔尼的作品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为更好地理解一流大师们的作品设置前提。诚如北京大学的李零教授所言:“创造就是在有规则的基础上乱来。”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车尔尼这些比较规则的作品是为了更深刻理解一流作品的前提和手段: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来熟稔规则,才知道大师们在一流的作品中如何“乱来”的。当下很多学生不能更深刻地理解大师们富有创造性的一流作品,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对规则的作品还没有熟悉到必要的程度。
学生学习车尔尼的练习曲除了在手指技术上会得到提高之外,还可以在音乐风格与音乐结构两方面得到相应的训练,而这后两方面的价值是长期以来被大家忽略的。对这些练习曲的精注,是希望通过在乐谱上加注力度、速度、表情术语等符号,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音乐的风格特征与结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