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到了明代中期开始繁荣发展。文彭流派印的开创,石章的引入,更对印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一时期何震取文彭纯正印风而参之以切刀之法,生辣中有苍劲、雄健之气,世称“雪渔派”两人皆在文人印坛影响巨大,由此,造就了苏宣、汪关、林皋篆刻流派的涌现。同时受宽松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艺术评论也相当活跃、开明,对古玺、古印、古文字方面都有广度和深度的孜孜探求,产生了大量有见解的印学理论,如朱筒著名的《印章要论》《印经》等。顾从德的《集古印谱》、罗王常的《秦汉印统》的出现盛极一时,拟汉风气蔚然,为清代的篆刻艺术造就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从乾嘉以来,可供印人参考研究的实物越来越多,碑碣、汉印、封泥、铜镜等文物的出土,为篆刻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注人了新的生机。其间身兼印学学者和金石篆刻的名家大量涌现,如丁敬、陈鸿寿、钱松、邓石如、黄土陵、赵之谦等,他们不仅着书立说,继承秦汉玺印,而且还勇于探索,各出新意,用技巧、独特的审美情趣,独步印坛,影响后人。在清代印坛,丁敬是不得不提及的一个人。作为浙派鼻祖,丁敬篆刻兼取各时代的长处,依托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才干,融会贯通,为两浙印坛带来新面目,力挽了因袭林皋而颓风益盛之势。“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丁敬对于印学的认识和远见,无愧于浙派的领军人物。
在他的继任蒋仁、黄易、奚冈不断的影响推动下,随着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的加入,以浙派风格为传承,兼备各自创新特色,浙派篆刻独步清代印坛近二百年,在中国篆刻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印谱的挖掘和整理,对研究篆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作用,更是研究印学史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西泠印社出版社依托大量的社藏印谱,择选有代表性的人物,遴选其所刻印中精品,分册出版,尽力为篆刻爱好者提供一套学习篆刻艺术的优良范本。《西泠四家印谱》是这套丛书先推出的一种。
西泠四家是指丁敬、蒋仁、黄易和奚冈。丁敬(一六九五-一七六五),字敬身,号钝丁、砚林、龙泓山人、孤云石叟、独游杖者等,杭州府钱塘县(今属杭州)人。文学家、金石家。工诗善画,文采出众,精于鉴赏、篆刻。着有《龙泓山馆诗钞》《砚林集拾遗》《砚林印存》等。丁敬的篆刻,上追秦汉,对文彭、何震、苏宣等大家,兼收并蓄,博取所长,以笃厚的学养,学古而化,敢于创新,终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浙派篆刻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