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共十三篇五千余字,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被誉为“兵学圣典”,在中国乃至世界兵学史上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孙子兵法》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可称战争之“道”,《形篇》《势篇》《虚实篇》可称用兵之“法”,《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可称取胜之“术”,组成了严整的理论体系。其中统摄全局的大战略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行之有效的“战胜”思想、重视将帅素质、主张文武兼施的治军理念,具有极大价值与持久影响力,是孙子思想的精华。
《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战国那个文化大发展、思想大变革的时代,与同时期产生的各种思想碰撞、融合,所以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又超越了兵家范畴,可称一部极具概括、抽象、辩证的哲学著作。正因如此,《孙子兵法》的影响也超出了军事领域,涉及到政治、外交、经营、管理,甚至为人处世的细微之处,被兵家以外的众多人士奉为圭臬。
《孙子兵法》在海外的影响力也经久不衰。有研究者认为,《孙子兵法》中的有关思想在十世纪初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二战后《孙子兵法》研究又掀起高潮,z具权威的英译本是1963年出版的美国准将塞缨尔·B·格里菲思的《孙子——战争艺术》,英国学者利德尔·哈特在本书序言中写道:“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译《孙子》这本书了。”现《孙子兵法》已被译为46种文字。
“三全本”《孙子兵法》以杨炳安《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为底本,对《孙子兵法》进行全文注译,逐篇题解。译文准确流畅,题解与注释吸取古今整理、注释、校勘的优秀成果,资料丰富,解说详尽,尤其是将孙子思想放在先秦诸子、先秦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阐发,颇多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