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典藏版·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双色竖版线装(4函16册)原文+注释+白话文解说 电子书下载 PDF下载

四大名著典藏版·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双色竖版线装(4函16册)原文+注释+白话文解说
内容简介

  《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作为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的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毛泽东曾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小说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红楼梦》内容浩大,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主题。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官闱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把全书的一个线索人物命名为甄士隐,这是“真事隐”的谐音-把女娲补天石所在地命名为青埂峰,这是“情根峰”的谐音;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名“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读者应该慢慢在书中品味。
  
  《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它成书于16世纪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书中人物形象鲜明,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语言朴实,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祖籍江苏涟水人,后徙淮安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吴承恩早年希望以科举进身,但屡试不中,后来因“耻折腰”遂拂袖而归。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而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虽身为商人却喜欢研读群籍,六经诸子百家,莫不观览。他好奇闻,阅读了大量的野言稗史,受到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对创作《西游记》有着重要影响。
  《西游记》源于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玄奘取经。唐代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为了研习佛理,只身前往天竺去寻找佛经和学习佛理。他从长安出发,经过今天的甘肃、新疆以及更远的中亚地区,穿过戈壁沙漠,翻过高山峻岭,历尽艰辛,耗费十七年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并带回六百多部佛经典籍。玄奘回到长安后,立即开始翻译佛经。他的弟子辩机以他西行的见闻和经历为内容,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由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流传下来。这就是《西游记》的起源。
  唐朝后期的许多记载中已经出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敦煌石窟中就有玄奘取经的壁画。到了南宋时期,便有刊印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流传于世。元代和明代时,便有了描写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杂剧表演。这些民间流传的话本和戏剧为吴承恩的创作提供了参考。《西游记》虽然取材于民间故事,却也是时代的产物。吴承恩生活的弘治到万历时期,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时期。这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市民思想意识开始活跃起来。吴承恩敏锐地感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资本主义新的时代气息,这为《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思想基础。
  几百年来,《西游记》这部伟大的作品被改编成的戏剧、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数不胜数。书中的经典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趣经女儿国”等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线装经典版,参考多种资料,精心整理。希望读者阅读时,会有全新的阅读感受。
  
  《三国演义》: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三国志传》《三国志传通俗演义》《三国英雄志传》《三国全传》。为元末明初罗贯中作。
  《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书中刻画了五百多人,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作者在描写人物时,抓住人物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的特点,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通过这种方法,成功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人物形象。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等故事,虽没有多少细腻的细节描绘,只是通过粗线条的勾勒、环境气氛的渲染,即取得了传神的艺术效果,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三国演义》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很好地描写每次战争的特点。全书共描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其中描写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战争描写的经典之作。
  
  《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首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宋代说书伎艺兴盛,在民间流传的宋江等36人的故事,很快就被说书人采来作为创作话本的素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这当是说的杨志、鲁智深、武松的故I-此外,《石头孙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浒故事。这是有关《水浒传》话本的非常早记载。元代杂剧盛行,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义地点不同。可见在《水浒传》成书以前,水浒故事在流传中内容细节上颇有异同,这或者因在不同地区流传也有关系。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才写成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式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水浒传》在记叙歌颂起义军的武装斗争时,还比较重视战争经验的总结,起义军战胜敌人,不仅凭勇敢,还靠智慧。《水浒传》中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家庄”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毛泽东曾经赞扬“三打祝家庄”是合乎辩证法的好事例。梁山起义军在这次战役中能够重视调查研究,对敌分化瓦解,并采取打入内部里应外合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水浒传》中有关战争的描写,可与《三国演义》相媲美。
  此次出版线装国学经典《水浒传》,参考了多种资料,精心整理。希望读者阅读时,会有全新的阅读感受。

Copyright © 2025 by topbes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278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