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繁荣、就业和创新的引擎,是大企业而不是小企业
各国在相互争夺经济优势,而国家需要借助大企业来赢得这种竞争
美国的反托拉斯政策,伤害的其实是美国自己
本书基于大量实证数据和细致入微的分析,从历史、效率、创新和国际竞争四个维度,系统探讨了企业规模问题。
随着市场整合和技术进步,美国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建立了发达市场经济,见证了各个行业的集中和一批企业巨头的崛起。美国的经济发展史,伴随着自耕农和小商贩退出历史舞台,以及大多数人受雇于大中型企业。但产业面貌的重塑,也为大企业招致了经久不息的批评之声,比如伤害竞争、阻碍创新等。然而,从历史上来看,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有高于小企业的生产率,正因为如此,它们才可以发展壮大,付给雇员更高的工资,提供更好的福利和培训。对小企业的盲目崇拜,其实是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以为,由大量原子化的小企业构成的市场才是市场的“正常状态”,而任何产业集中都是对市场效率的伤害。这种看法无视科技对现代经济的巨大推动,以及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巨额投入,是十分片面的。尤其是在各国竞逐的今日世界,大企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已经不可避免。如何将大企业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实现国家创新和生产率增长的蕞大化,是一个国家在全球竞争中胜出的战略关键。
立足历史、学理和数据,作者雄辩地证明:产业政策应该保持“规模中立”,而不是无原则地针对大企业,偏向小企业。本书为我们全面公允地理解企业规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