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安徽西部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苏轼说:“吾生平所学而不能企及万一者,屈平一人而已。”
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楚辞”这个名称出现在西汉初期,当时所指的《楚辞》是限于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楚辞精注精译精评(套装共4册)》收录了世传的屈原所有楚辞作品,力求恢复屈原楚辞的本来面目。
屈原楚辞创作的顺序,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的作品:一期,《九章》中的《橘颂》、《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和《招魂》。第二期,《九章》中的《惜诵》、《抽思》两篇,《远游》以及酝酿草拟《天问》、《离骚》初稿。第三期,《卜居》、《渔父》和《九章》中的《思美人》、《涉江》、《悲回风》、《哀郢》、《怀沙》、《惜往日》;在写《哀郢》之前,把《天问》和《离骚》最后修改定稿。《楚辞精注精译精评(套装共4册)》的篇目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