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文解字(文白对照)》以清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刻本为底本,校以清嘉庆十四年(1809)孙星衍覆刊宋刻大徐本,又参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以及近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标点、校勘。 二、《说文解字(文白对照)》首列原书小篆,次列楷书字头,楷书字头后为汉语拼音和大徐本反切注音;其次为原书说解文字;再次为【译文】和【注释】,【译文】是对原书说解文字的翻译,小篆字形、说解文字的校释俱在【注释】中说明。徐铉新附字,皆不录。 三、《说文解字(文白对照)》字形,主要依据陈昌治本和孙星衍本,又参考了《说文解字系传》和《说文解字注》。说解文字中的异体字,一般不作改动。凡避讳字,皆径改。 四、【字源】的字形源流来自于出土文物、钟鼎铭文和古代典籍,出处识别在各字形的下方标示。 五、每个部首结束处之“文×重×”是统计每个部首包含文字和重文(附于本字之后的古籀字)的专用术语。由于流传日久,版刻迥异,部首与字、重文数往往有所出入,凡此不予改易,以存原貌。 六、《说文解字》出版至今一千九百年有余,诸多文字读音已有变迁,或有汉语拼音和大徐本切音不一致的情况。《说文解字(文白对照)》以汉语拼音标明现代读音,而切音则遵从大徐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