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是1934年作者回故乡湘西时作的游记,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的抗争。语言清丽,风格隽永,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作者一生写了很多信,书中也收录了几篇。《云南看云》,作者通过对云南云的欣赏,呼唤沉溺于自我麻醉中的众生。另外,作者《昆明冬景》散文中关于野狗和孩子的游戏、主妇和屠户的争执的描写很打动人。《绿魇》、《白魇》、《黑魇》中的虚实交叠,欲言又止,这种“抽象的抒情”集中体现了一种融合与他内心的哀情与苦闷。
\n《镜花缘》描写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及唐小山寻父的故事:百花仙子在王吐娘娘寿宴上得罪了嫦娥仙子,被嫦娥和心月狐设计陷害,百花仙子被贬到人间受苦。唐小川便是百花仙子,她跟着林之洋寻父,直到小蓬莱山。遵父命改名唐闺臣,上船回国应考。唐闺臣二次去小蓬莱寻父未返。
《镜花缘》内容庞杂,涉猎的知识面广阔。作者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了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儒生,并批判了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而与之相对的是,作品颂扬女性的才学,充分肯定女子的社会地位,批判了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
《猎人笔记》,借猎人出猎的事件揭露出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广大农奴遭受农奴主残酷奴役的悲惨现实,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屠格涅夫被拘捕、放逐。
\n屠格涅夫先生并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将农民描述成愚昧无知、缺乏素养的形象,而是在书中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和农民一起打猎,平等地谈论生活,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描写这些普通劳动人民所具有的许多优秀品质。作品表现出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和民主思想。
\n《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真实故事为创作基础,经过作者极具想象力的构思及描写,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并通过对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的艰辛历程的展现,赞颂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奋斗精神,鼓舞着人们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奋斗不止。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唐玄奘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离开长安到印度取经,历尽磨难,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回归故乡,带回佛经657部。后来,玄奘的弟子根据其经历整理成《大唐西域记》,成为zui早记录唐僧西游故事的范本。此后,西游取经的故事不断增加神话色彩,融入民间传说和神话,形成了说书人的话本,典型的代表作品有《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蟠桃会》《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吴承恩在这些作品的基础上创作了《西游记》这部文学巨著。
\n《朝花夕拾·呐喊》
本书收录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和《呐喊》两部集子,我们精选了一些名篇进行点评。
\n《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起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 年结集时改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共收入10 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 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传说中的勾魂使者的《无常》;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回忆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的《藤野先生》;思念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范爱农》。
\n《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变革的巨大热情和期望。
\n《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里面收入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 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14 篇短篇小说。作者还在《呐喊》自序中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包含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学活动的态度和目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缘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学,把文学作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出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