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8月号) 电子书下载 PDF下载

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8月号)
内容简介
2019年第8期《中国国家地理》内容简介 主打选题:破译“藏北地书”——解读青藏高原隆升的古生物密码 撰文/王蕾 摄影/苏涛 等 青藏高原一向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其实它是从古地中海中缓缓隆起形成的。这场沧海桑田的巨变让很多古老生物被埋藏在青藏高原的地层之中。本文作者和摄影师跟随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科考队员,见证了他们在地层中发掘古生物化石,通过破译这些记录在地层中的信息,解读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的秘密,以及它的隆升对生物演化的影响。 因宠得祸——神秘的中国睑虎悄然走向濒危 撰文/杨剑焕 摄影/刘馨阳 等 2019年8月17日,在行将召开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政府将要提交的重要的提案之一就是将中国和越南分布的睑虎属物种列入公约附录,希望通过国际合作管控和减少贸易对两国睑虎野外种群的威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睑虎这类动物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作为一个神秘的、狭窄分布的爬行类生物类群,睑虎在野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又因何导致濒危而迫切需要保护呢? 邺城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中国佛教考古重大发现面世7年,有啥新成果? 撰文/宗峰 沈丽华 学术顾问/何利群 2012年,在河北“六朝古都”邺城遗址附近,一座尘封千年的佛教造像埋藏坑被发现,出土了建国以来数量多的佛像文物,一时震惊世界,被誉为中国佛教考古重大的发现之一。7年多过去了,这批佛像背后隐藏的秘密有哪些得到了解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负责本次考古发掘,授权本刊报道这批佛像的新研究进展与成果。 黄海南部沙洲群,不仅仅拥有中国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撰文/汪竞 摄影/孙华金 等 黄海南部的沙洲群是世界上面积大的辐射状沙洲群,并罕见地位于潮间带。在刚刚过去的7月初,位于沙洲群中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期)成为中国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其实,在候鸟翩跹、精彩生态之外,这片沙洲群还隐藏着更多的神奇与独特。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撰文/ 屈建军 泓溢 保护莫高窟的话题,往往围绕着石窟、雕塑和壁画,然而,在这一切之上,在开凿莫高窟的山崖顶部,一场石窟与风沙之战开展了千年之久,却很少为人所知。莫高窟开建至今有1600多年历史了,虽然并没有被位于其西侧的鸣沙山掩埋,但是却饱受流沙之苦,经年累月的沙尘,是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大的威胁。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莫高窟的保护工作者们就开展了与流沙的“斗争”。在这场人与沙的战斗中,地理学者的智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讲述了莫高窟治沙的曲折历程,读者不仅能看到文物保护工作者们的执著精神,也能了解到关于干旱区风沙规律的一些新知。 中国海带:从罕见的“舶来品”到大众美味 撰文/刘夙 摄影/邱军 等 海带是一种喜冷水的大型海藻,它的天然形态堪称“庞大”,的个体可以达到20米以上,一般也有2—3米,与我们在日常餐桌上见到的海带丝有着天壤之别。尽管在当下的中国,海带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食物,但在过去,它并不常见。从远道而来,到生长范围几乎遍布沿海地区,海带在中国的故事,远比想象中精彩…… 青蒿种质库:诺奖草药的“基因银行” 撰文/朱千华 摄影/覃士柱 等 2019年6月,屠呦呦及其团队针对近年青蒿素在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方面取得新进展,这是继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后,再次利用青蒿素对抗疟疾等疾病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大的青蒿种植及青蒿素产区位于广西北部的融安及周边县域,万亩青蒿田,占三成的青蒿素产量和国家青蒿种质资源库,让桂北地区成为了“诺奖草药”的东方基地。 中国CBD生长版图:新兴产业不再热衷,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撰文/三桃 摄影/王守明 等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城市中渐渐形成了一块汇聚了金融机构和总部基地的中央商务区,英文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缩写为CBD,CBD由此发展而来并席卷,而中国无疑是对这一概念接受度高的区域。作为城市中高楼宇的集中地,CBD的天际线塑造着城市的“颜值”,也被看作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高地。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建设CBD,招商难、负债多、楼宇空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并且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CBD对新兴产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弱……
同类热门电子书下载更多
Copyright © 2024 by topbes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27842号-1